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近日,國家數據局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現場推進會在重慶召開,首批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名單對外公布,彰顯了我國在數字社會建設領域的發展成果。
不過,多位專家指出,盡管我國在數據流通交易上已取得一系列成就,但“數據孤島”仍是當下城市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關鍵堵點,亟待解決。
“數據孤島”亟待破解
在本批典型案例中,重慶“天空地網”立體感知系統和青島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展示了城市智能管控的成效,通過綜合運用多種技術手段,提升了城市管理的能力和安全性。
但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法律服務中心負責人王夢凡認為,數據孤島問題是數字化轉型的一大障礙,不同部門和行業之間的數據壁壘限制了數據的流通與共享,還可能引發數據安全隱患。同時,數據隱私保護也是一個重要問題,需要在保障個人隱私的同時實現數據的有效利用。此外,技術更新換代的快速性對現有法律法規體系構成了挑戰,迫切需要完善相關立法以適應新技術的發展需求。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強調,各部門、各企業間存在“數據孤島”現象,數據格式與標準不統一,數據接口不兼容,導致數據無法有效流動和共享。此外,平臺效能不顯著也是一大挑戰,盡管許多城市已建立各類數字化管理平臺,但平臺功能單一,缺乏綜合性、協同性強的服務,難以滿足復雜多變的城市治理需求。公眾參與不充分和技術融合不深入也是制約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因素。
在數據資源供給方面,中國聯通研究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總監楊錦州建議,加強城市“底座”共建共享,通過城市運行和治理智能中樞實現物聯感知等平臺能力整合,為全領域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提供開放兼容、共性賦能、安全可靠的“數字化基礎環境”;構建清晰的建設運營架構、利益分配和評估監督機制,打通制約數據流通的關鍵環節。同時,加強數據權屬、數據安全保護技術等方面的理論研究,探索政府數據與社會數據的互通機制,制定數據采集、傳輸、存儲、共享、利用的標準規范。
協同合力尚難形成
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在推進會上表示,國家數據局將突出標準引領,統籌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標準體系建設。這一舉措旨在支持重點領域基礎性標準研制,強化重要標準的應用和推廣,提升規范化發展水平。
楊錦州指出,在數據資源供給方面存在重局部輕協同的現象,導致信息化建設呈現出碎片化局面,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的協同合力難以形成。在數據資源流通方面,存在重資產輕流通的現象,各行業數據管理模式不同、數據內容質量參差不齊,導致數據流通不暢。在數據要素融合應用方面,則存在重建設輕應用的現象,部分數據并未進行深度融合,應用開發中的“智能”只是個概念。
金智維副總裁、行業研究院院長姜志剛表示,建立統一的數據資源池、規范數據標準并形成數據資源目錄、搭建基層減負“一張表”信息系統以及構建RPA數字生產力分發系統等措施來減輕基層負擔并提高數據管理的效率。
聯想新視界CTO田日輝認為,AI與元宇宙技術的結合正在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進入一個全新階段,通過創建高度交互的三維仿真場景優化城市規劃,利用AI超級終端提高智慧應急響應速度和處理能力,并為軌道交通集團提供智能化管理方案降低能耗,推動城市交通高效、智能、環保發展,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和居民高質量生活目標。
針對技術更新換代的快速性對現有法律法規體系構成的挑戰,王夢凡建議,立法機關應及時修訂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確保法律制度與技術發展同步。同時,政府部門、企業和個人也應加強對新技術的法律合規性審查,避免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
賀可嘉通過分析典型案例提出,應鼓勵政府、企業和學術機構之間的跨界合作,設立專門的創新孵化器,支持初創企業在數字化領域的探索與實踐,培育本土創新生態系統。此外,建設數據共享平臺,允許第三方開發者接入并利用相關數據研發新的應用和服務,也是促進生態持續創新的重要舉措。(記者孫廣見)
轉自:新華財經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