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官網消息,為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通過數字化手段促進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進全體人民共享數字時代發展紅利,助力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共同富裕,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近日印發《數字經濟促進共同富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圍繞“推動區域數字協同發展”“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強化數字素養提升和就業保障”“促進社會服務普惠供給”四個方面提出13項具體措施。
數字經濟有利于加快生產要素高效流動、推動優質資源共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推動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秾嵤┓桨浮芬?,到2025年,數字經濟促進共同富裕的政策舉措不斷完善,在促進解決區域、城鄉、群體、基本公共服務差距上取得積極進展,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布局更加普惠均衡,面向重點區域和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工作進一步落地,數字經濟東西部協作有序開展,數字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城鄉一體化發展取得積極成效,數字素養與技能、信息無障礙和新形態就業保障得到有效促進,數字化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數字經濟在促進共同富裕方面的積極作用開始顯現。到2030年,數字經濟促進共同富裕形成較為全面政策體系,在加速彌合區域、城鄉、群體、基本公共服務等差距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形成一批東西部協作典型案例和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成果,數字經濟在促進共同富裕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在推動區域數字協同發展方面,《實施方案》提出,深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加快推動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建設。以8個國家算力樞紐、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為抓手,立體化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深化算網融合,強化網絡支撐,推進算力互聯互通,引導數據要素跨區域流通融合。制定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分行業制定數字化轉型發展路線圖,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加快推進智能工廠探索,系統解決方案攻關和標準體系建設,推進智能制造系統深入發展。推進產業互補,支持協作雙方共建數字經濟產業園區,推動產業向中西部、東北地區合理有序轉移,強化以企業合作為載體的幫扶協作,動員東部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到中西部、東北地區投資興業。
在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方面,《實施方案》提出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以數字化賦能鄉村振興。提升農村數字基礎設施水平,持續推進電信普遍服務,深化農村地區網絡覆蓋,加快“寬帶邊疆”建設,不斷提升農村及偏遠地區通信基礎設施供給能力,深入推進智慧廣電,開展智慧廣電鄉村工程,全面提升鄉村廣播電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提升農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持續推進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開展智慧農業應用、直播電商等課程培訓,讓手機成為“新農具”,數據成為“新農資”,直播帶貨成為“新農活”。
在強化數字素養提升和就業保障方面,《實施方案》提出持續豐富優質數字資源供給,推動各類教育、科技、文化機構積極開放教育培訓資源,共享優質數字技能培訓課程。不斷完善數字教育體系,將數字素養培訓相關內容納入中小學、社區和老年教育教學活動,加強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數字技術相關學科專業建設。構建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體系,搭建開放化、長效化社會培訓平臺,加大重點群體培訓力度。持續推動各類應用開展適應性改造,聚焦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的特定需求,重點推動與其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網站、手機APP的適應性改造。
在促進社會服務普惠供給方面,《實施方案》提出促進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享。支持面向欠發達地區開發內容豐富的數字教育資源,改善學校網絡教學環境,實現所有學校數字校園全覆蓋。深入推進智慧醫聯體平臺建設,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積極完善省市縣鄉村五級遠程醫療服務網絡,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促進遠程醫療服務健康發展,利用互聯網技術將醫療服務向患者身邊延伸,提升醫療服務可及性、便捷性。完善社會保障大數據應用,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開展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數據共享應用,實現社?!翱缡⊥ㄞk”。
解讀一:“以數字經濟促進共同富裕大有可為”
“做大蛋糕”“分好蛋糕”,以數字經濟促進共同富裕大有可為
“通過研究,我們認為以數字經濟促進共同富裕大有可為?!痹撠撠熑酥赋?,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需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其中,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契合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的目標要求。
一是有助于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做大蛋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賦能千行百業,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向高端化、智能化發展。過去十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生產效率平均提高48%,產品研制周期平均縮短38%,產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5%;
二是有助于提升初次分配公平性,推動“分好蛋糕”。數字基礎設施促進“接入平等”,截至今年6月,我國互聯網用戶超10億人,普及率達76.4%,農村地區普及率超過60%。豐富的軟件工具供給助力“能力平等”,數字化工具更加易用、費用更低,縮小了使用者之間的“能力鴻溝”。數據要素的流通應用為“機會平等”創造新可能,為各類創新主體參與新業態、創造新價值提供平等機會;
三是有助于推動共享社會發展成果,縮小“四大差距”。數字基礎設施的規?;占?,有助于實現數據和信息的高效流動,有助于培育農村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為農業現代化增動力、添活力,服務鄉村振興。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創造出更多的就業崗位,提供多樣化就業機會?!盎ヂ摼W+社會服務”將促進教育、醫療等領域優質資源數字化供給、網絡化共享,推動基本公共服務更加普惠。
對標對表、明確目標,助力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共同富裕
該負責人表示,《實施方案》的總體考慮是通過數字化供給、網絡化共享、智能化服務等手段,促進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共享社會發展成果,縮小區域、城鄉、群體、基本公共服務等方面差距,推進全體人民共享數字時代發展紅利,助力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共同富裕。
該負責人指出,《實施方案》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基于以發展數字經濟縮小“四大差距”助力共同富裕的總體考慮,以政策舉措實施的階段性特點和成效劃分,明確了到2025年和2030年的發展目標。
一是對標對表未來五年“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等主要目標任務,發揮數字經濟促進共同富裕的積極作用,到2025年,通過不斷豐富務實舉措,點上強化政策供給,在縮小“四大差距”方面作用顯現;
二是對標對表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臺階,中等收入群體比重明顯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社會保持長期穩定,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等中長期目標,更好發揮數字經濟在促進共同富裕方面的引領作用,到2030年,形成一批典型案例和創新成果,面上形成政策聯動,在加速彌合“四大差距”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四個方面務實舉措,以發展數字經濟縮小“四大差距”
該負責人介紹,《實施方案》從縮小“四大差距”出發,提出了在推動區域數字協同發展、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強化數字素養提升和就業保障、促進社會服務普惠供給等四方面務實舉措。
一是協調推進數字產業升級和轉移,推動縮小區域差距。強化以數字基礎設施夯實普惠接入基礎,夯實數字經濟促進共同富裕發展網絡基礎。強化以數字化產業鏈促進區域間產業協同,提升區域間產業協同力度,支持中小微企業加快轉型。強化以東西部協作加大欠發達地區幫扶,支持東西部地區加強數字經濟產業互補、技術協作、人員互動,實現地區間產業資源優化配置。
二是協調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和治理,推動縮小城鄉差距。加快以數字興農促進產業振興,推進農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智慧農業,促進數字技術與鄉村產業深度融合。加快以數字人才賦能鄉村建設,培育壯大新農人隊伍,持續提升農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加快以數字治理促進宜居宜業,推動“互聯網+社會服務”向鄉村延伸,深化數字治理應用,提升鄉村治理效能。
三是協調推進數字人才培養和就業保障,推動縮小收入差距。聚焦以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增強人才紅利,持續豐富優質數字資源供給,不斷完善教育和培訓體系,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聚焦以信息無障礙強化弱勢群體保障,持續推動各類應用開展適應性改造,探索建立數字技術無障礙的標準和規范,提升弱勢群體數字使用能力。聚焦以常態化監管制度助力靈活就業者保障,完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適當放寬就業幫扶政策條件。
四是協調推進優質資源供給和網絡化共享,推動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差距。著力促進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享,支持開展面向欠發達地區的數字教育資源開發和服務,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普惠共享。著力強化遠程醫療供給服務能力,發展遠程醫療,帶動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水平,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共享,更好普惠群眾。著力提升養老精準服務水平,發展數字化養老服務,滿足社交、康養、生活服務等多層次、多樣化需求。著力完善數字化社會保障服務,加快社?!翱缡⊥ㄞk”,推進社保經辦數字化轉型,拓展社保卡“一卡通”應用,推動社會保障服務均等化普惠化。
該負責人同時表示,為保障任務舉措有序推進,《實施方案》還提出了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要素保障、建立評價體系、加大宣傳力度等四方面保障措施。
解讀二:推動全民共享發展紅利 數字經濟促進共同富裕大有可為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表示,數字經濟與共同富裕在核心內涵和發展路徑上高度契合。數字經濟能夠充分發揮數據要素的放大、疊加和倍增作用,通過“網絡賦能”“平臺賦能”“數據賦能”等途徑,推動區域發展協同化、城鄉資源共享化、就業機會多樣化以及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社會提供更加有效的發展成果共享機制。
一是“網絡賦能”,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在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進程中,不斷推進信息基礎設施的普及,尤其是5G網絡大帶寬、低時延、廣連接的能力支撐了“萬物皆可聯”,持續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5G網絡覆蓋所有地級市城區、縣城城區,實現“縣縣通5G”,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
與此同時,數字經濟加速向鄉村地區滲透,帶動農業農村數字化發展,為建立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提供了新動力和新路徑。具體表現為,農村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持續壯大,農村電商蓬勃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服務不斷完善。
二是“平臺賦能”,促進協調包容發展。數字經濟借助平臺等重要載體,將更好地連接萬物、匯集資源,形成新的服務模式,形成更加開放的平臺、開放的數據、開放的應用和開放的系統,在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跨界融合發展、推動產業升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進而,通過數字經濟平臺賦能,不斷推動各地區的資源、技術、市場和產業優勢發揮合力,促進先富地區帶動后富地區,有力推動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
與此同時,通過發揮數字經濟平臺信息流動快、進入門檻低、創業成本低以及創新要素精準匹配等優勢,讓人人有機會獲得包容性的數字技術和數字技能,同時積極營造良好創業環境與多樣化就業生態,增加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能夠提高社會資源配置和社會分配效率。
三是“數據賦能”,提升普惠服務精準度。數字經濟的發展會大力激發數據要素的價值,同時在人工智能“算法驅動”的加持下,將加快實現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和用數據創新,因此會極大提高公共服務的精準度、社會治理的精細度,保障更多社會資源均衡分配,擴大優質資源的全社會合理流動,讓更多百姓享受到數字經濟發展成果。
一方面,通過數字經濟發展和智慧城市建設,數據要素實現跨區域、跨部門快速流動,提高資源共享和協同聯動能力,提升跨區域辦事效率,為優質公共服務的普惠化發展奠定了基礎條件。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應用,持續提升關鍵民生領域服務的覆蓋范圍和精準度,在醫療、教育、養老、社會保障、就業等領域涌現出一批數字創新應用,能夠為不同區域、不同人群、不同行業企業等提供個性化、多元化的定制服務,有效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生活需求,實現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從“海量搜索”向“一鍵獲取”轉變。
單廣志認為,《實施方案》的總體思路是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通過數字化手段促進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創造普惠公平發展和競爭條件,推進全體人民共享數字時代發展紅利,助力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共同富裕。
他認為,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推動區域數字協同發展,彌合區域“數字鴻溝”;二是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縮小城鄉“數字鴻溝”;三是強化數字素養提升和就業保障,促使人人共享數字紅利;四是促進社會服務普惠供給,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差距。
“數字經濟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公平普惠環境、推動社會共享數字紅利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條件。”單廣志表示,在此背景下,《實施方案》的出臺為引導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確保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社會發展紅利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對于數字經濟如何加速縮小區域、城鄉、群體和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之間的差距給出了實質性的指導,數字經濟促進共同富裕大有可為。
來源:人民網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