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
我國可再生能源經過40余年的發展,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無論是裝機容量還是產品設備的產能產量我國可再生能源都保持著全球領先地位。2022年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2億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相當于減排全國二氧化碳約22.6億噸,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將行業將迎來更好更廣發展機遇。
繼今年6月突破13億千瓦后,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再創新高,截至10月底突破14億千瓦,達到14.04億千瓦,同比增長20.8%,約占全國發電總裝機的49.9%,其中水電4.2億千瓦(常規水電3.7億千瓦、抽水蓄能5004萬千瓦)、風電4.04億千瓦、光伏發電5.36億千瓦、生物質發電0.44億千瓦。預計年底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將突破14.5億千瓦,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將突破10億千瓦...[文章閱讀]
近日,中美兩國發表關于加強合作應對氣候危機的陽光之鄉聲明(以下簡稱“聲明”),重申致力于合作并與其他國家共同努力應對氣候危機,支持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宣言所述努力爭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增至三倍...[文章閱讀]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王大鵬介紹,上半年,全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1.09萬千瓦,同比增長98.3%,占新增裝機的77%。其中,常規水電新增并網206萬千瓦,抽水蓄能330萬千瓦,風電新增并網2299萬千瓦,光伏發電新增并網7842萬千瓦,生物質發電新增并網176萬千瓦...[文章閱讀]
今年上半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勢頭良好,發電裝機和發電量穩定增長。截至6月底,全國水電裝機4.18億千瓦,風電裝機3.9億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4.71億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0.43億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突破13億千瓦,達到13.22億千瓦,同比增長18.2%,約占我國總裝機的48.8%。...[文章閱讀]
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的分析,長期來看,中國將是生產綠色氫的成本最低的國家,其次是智利、摩洛哥、哥倫比亞和澳大利亞。到2050年,中國生產商可能會以每公斤0.65美元的平準化度電成本(LCOH)提供綠色氫,智利緊隨其后...[文章閱讀]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九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發電量達到3.3萬億千瓦時左右。“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量在全社會用電量增量中的占比超過50%,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實現翻倍...[文章閱讀]
IEA在一份報告中稱,盡管存在供應鏈瓶頸、建設延誤和原材料價格高企,但2021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達到了創紀錄的295GW。預計今年還將增加320GW的裝機容量。該機構稱,到2022年,太陽能將占到可再生能源增長的60%,超過風能和水力發電。該機構為發達國家的能源政策提供建議。國際能源機構表示,2022年和2023年新增的可再生能源產能有可能顯著降低歐盟在電力領域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然而,實際的貢獻將取決于控制地區能源需求的平行能源效率措施的成功...[文章閱讀]
氫作為靈活高效、應用場景豐富的二次能源,是推動化石能源高效清潔利用和支撐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理想能源載體,也是實現冶金、建筑、交通運輸等國民經濟高碳排放領域大規模脫碳的最佳選擇。目前以天然氣和煤炭為主的化石能源仍是主要的氫氣來源,而以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備的“綠氫”由于技術不成熟以及成本過高等問題,尚不具備大規模推廣條件。但隨著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逐漸下降以及技術進步,氫能將是未來清潔能源重要發展方向...[文章閱讀]
燃料電池及汽車的應用,從制氫規模和氫氣純度上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氫氣向下產業鏈較長,燃料電池汽車應用對制氫要求較高;國內制氫需依托煤炭資源向可再生能源制氫過渡;目前氫氣供需基本持平,未來可再生能源制氫占比66%以上;未來交通領域是氫能產業快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文章閱讀]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