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涂銘旌能夠在新科技研究中不斷取得新突破,和他一直堅持在實踐中進行科學研究分不開。
涂銘旌的“材料人生”,一直保持著“四個堅持”:堅持和當前的生產實踐相結合,堅持材料科技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堅持科技成果實現產品化、商品化、示范產業化和規模生產效益化,堅持走政、產、學、研、資、用相結合的協同創新道路。而這“四個堅持”背后,是涂銘旌從實踐出發的科研發展道路。
1949年,涂銘旌在上海工具廠看到了高速鋼刀具經過高溫加熱后在油中冷卻成為鋒鋼的過程;在熱處理車間,學習了在900攝氏度,通過在牛骨頭碳粉高溫表面滲碳淬火硬化鉆頭的工藝。這一系列技術激發了涂銘旌對材料工藝研究的興趣。
1951年,涂銘旌僅用半年時間,完成了10萬字的《鋼的熱處理》論文。次年,《鋼的熱處理》正式發行,成為全國第一本有關鋼鐵熱處理的中文專著。
1952年,涂銘旌被推薦到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在蘇聯專家指導下就讀機械系研究生班,專攻金相及熱處理專業。
1955年,涂銘旌跟隨蘇聯專家轉至北京鋼鐵工業學院,在金屬學及鋼鐵熱處理專業完成了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在此期間,涂銘旌的材料專業基礎不斷深化。先進的蘇式工程體系訓練,使涂銘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得到了提升。
同時,涂銘旌先后前往哈爾濱工具廠、鞍山鋼鐵廠、上海機床廠、長春第一汽車廠、洛陽拖拉機廠、渭陽柴油機廠等幾十家工廠進行了實習和調研,在不斷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實現工藝改進。涂銘旌和同事一起,解決了工廠的大量操作難題,獲得了工廠人員的一致稱贊,成了受歡迎的知識分子。
豐富的工廠實踐經歷讓涂銘旌的材料研究發生了從理論輔助到實踐創新的轉變:從最初的科技輔助產業,逐漸變為科技引領產業,再到創新科技孵化新興產業。涂銘旌的重要成果“塑料復合效應及其優化研究”“微特電機用復合塑料永磁體的研究與應用”“無釹貯氫合金及鎳氫動力電池”“室溫磁致冷材料”都成為新興產業的催化劑。
涂銘旌通過不斷的實踐,將自己扎實的理論學識和當前的科技發展結合在一起,在“材料人生”的人生道路中,涂銘旌也完成了從科研到寫方案的科學家,再到布局科研前沿經濟的領軍人物,推進了我國的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建設。
本文由五度數科整理,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