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摘要:智能制造、黑燈工廠、無人車間等名詞層出不窮,新一輪的工業革命已經開始。“工業互聯網”概念自提出后已過6年的時間,工業4.0,中國制造2025正迅猛發展。目前中國數字化經濟占中國GDP比重已超39%,并且發展迅速,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增速高達18.9%,比同期的美國高出12個百分點。基于網絡、數據、安全而生的工業互聯網,已經具備資源融合的基礎條件。據GE預測,未來15年內,中國工業互聯網規模將達到1.5萬億美元。
工業互聯網意在通過工業數字化提升制造業水平
“工業互聯網”概念最早由美國GE公司在2012年提出,隨后,2013年GE董事長伊梅爾特在演講中提出了工業互聯網革命(Industrial Internet Revolution)。意在將人、數據和機器連接起來,目標是升級那些關鍵的工業領域。
在美國GE提出工業互聯網之前,2011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德國正式推出工業4.0,主要致力于提高德國工業在全球的競爭力,占領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先機。所謂的工業4.0(Industry4.0)是指利用物聯信息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簡稱CPS)將生產中的供應、制造、銷售信息數據化、智慧化,最后達到快速、有效、個人化的產品供應。
隨后“中國制造2025”這一概念在2014年被提出。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全國兩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首次提出“中國制造2025”計劃,同年正式印發《中國制造2025》。其根本目標在于改變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局面,通過10年的努力,使中國邁入制造強國行列。
從以上各國對新一代工業發展的理解看,不管美國提出的工業互聯網,德國工業4.0,還是中國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其本質具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致力于通過數字化轉型,提高工業制造水平。國內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也給出了工業互聯網基本的內涵,就是以機器、原材料、控制系統、信息系統、產品以及人之間的網絡互聯為基礎,通過對工業數據的全面深度感知、實時傳輸交換、快速計算處理和高級建模分析,實現工業制造水平進一步優化與升級。
數據是工業互聯網的核心
工業互聯網的核心思想是基于互聯而形成數據驅動的智能。工業互聯網可以從“網絡”、“數據”、“安全”三個方面理解。其中數據是工業互聯網智能化的核心驅動力。工業互聯網的網絡體系主要由兩部分,包括工廠內部網絡和工廠外部網絡。工廠內部網絡主要由工廠IT網絡和OT(工業生產和標識網絡)網絡構成。工廠外部網絡用于連接企業上下游、企業與智能產品、企業與用戶等主體。工廠內部網絡與工廠外部網絡始終貫穿著數據,OT層將采集機器、設備的信息、狀態、運行、生產等數據,工廠控制系統與工廠云平臺將進一步處理、利用,最后應用層廣泛使用并給予反饋。
圖1 工業互聯網一般架構
我們以阿里ET大腦來看一下數據如何作為核心來提升工業制造水平。2017年3月29日云棲大會深圳峰會上,阿里云正式發布ET工業大腦,希望通過數據、算法對傳統的工業生產線進行智能化改造。2016年阿里ET工業大腦入駐協鑫,協助協鑫優化太陽能硅片切片工藝。
ET工業大腦通過實時監控切片過程中所有設備參數曲線及數據,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對所有關聯數據進行深度學習,精確分析出與良品率相關性最大的60多個參數,進而給出最優參數推薦,最終實現提升良率。
ET工業大腦通過對數據進行深度分析處理,從而獲取到生產的最優參數,使協鑫硅片的切片良品率提升1%,為該公司節省了上億的年成本。
圖2 數據驅動的阿里ET工業大腦架構圖
中國工業互聯網初步發展
表1 國家政策指導更加細化
國家從提出“互聯網+”只有3年多的時間,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也較國外稍晚。國家政策已從宏觀設想,過渡到具體行動實施。企業上云、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都已經得到初步發展。目前我國已經采用云服務企業占30.8%,其中工業云,企業上云率達到21.3%,工業云市場規模達到43億元左右。傳統制造企業富士康、海爾、三一等都發布了工業互聯網平臺化產品,華為、阿里等科技性公司也加快建立工業互聯網平臺為制造業提升效率。
工業互聯網四類參與企業,各有優勢
工業互聯網是一個概念化的名稱,涉及的范圍非常廣,從底層設備到云端服務,從傳感器數據采集到數據應用都需要經歷多個環節。目前未能有一家公司提供整套解決方案,想建立起整個體系也需要多方參與。目前基本由四類公司已深度參與其中。一是傳統制造性企業,富士康、三一重工、航天科工等;二是領先的裝備自動化公司,如GE、西門子;三是科技性企業,如阿里、華為等;四是軟件類企業、東方國信等。他們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打造整個工業互聯網產業。
圖3 工業互聯網四類參與企業
工業互聯網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自德國提出工業4.0以來已過7年的時間,新一輪工業革命快速發展。其中,工業互聯網的基礎設施云服務平臺市場快速發展,2017年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市場規模到達233億美元,同比增長高達29.4%,2017年全球SAAS(軟件即服務)市場規模達到586億美元,其中CRM、ERP軟件服務占比超過50%。據前瞻研究院數據,2017年我國SAAS市場規模達到168億,同比增長達32.3%。
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測算,2017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直接產業規模約為4,700億元。在2017- 2019年期間,預計產業規模將以18%的年均增速增長,至2020年將達到萬億元規模。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
圖4 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快速增長
根據GE公司預測,2030年全球工業互聯網經濟價值將達到15萬億美元,成為全球GDP中重要的影響力量。屆時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也將到1.5萬億美元。投資方面,GE預測在未來的15年間,工業物聯網(IIoT)的投資金額預期將高達60萬億美元。并且將創造海量的數據,為工業提供智能服務。
本文為我公司原創,歡迎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