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AI芯片的發展逐漸加快,從最初的概念成為產品認知,成為了大眾都熟知的產品。經歷了快速增長,和產業結合等過程后,AI芯片的廠商開始發展特色化產品。
近日,在2018驍龍技術峰會上,高通發布了該公司的旗艦產品-驍龍855。
驍龍855,采用了臺積電7nm工藝,搭載了高通第四代AI引擎,利用CPU+GPU+DSP進行AI算力,AI算力達到了驍龍8453倍。
AI引擎能力更強
高通副總裁Alex Katouzian在峰會上表示,驍龍855的AI引擎性能達到了友商2倍。同時,在圖像識別方面,驍龍855實現了技術改進,增強手機視覺處理能力。在指紋識別方面,高通使用了超聲波3D屏技術進行指紋識別。這也是當前唯一實現具有實現穿透能力的指紋識別方式。
在游戲方面進行了改進,驍龍855通過搭載Elite Gaming系統實現了游戲的技術優化,并和游戲公司合作,優化了在使用時的游戲畫面和續航等技術。
能夠實現真正的5G技術
在峰會之前,高通曾表示,驍龍855將采用了7nm制程,能夠和之前推出的驍龍X50 5G基帶芯片進行搭配。也就是說搭載驍龍855的手機將支持5G,實現真正的5G技術,在會議上,高通還帶來了5G的手機參考設備。同時,高通表示,我們將很快看到真正的5G手機上市。
那么當前的芯片環境是怎樣呢?
從互聯網的發展來看,美國早已牢牢把控世界上絕大部分芯片市場份額,Intel、AMS、高通等知名芯片制造商基本均為美國企業,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制造國及大眾消費市場,2017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額卻高達2000多億美元。
從半導體的發展歷程來看,中國的半導體真正開始發展始于2000年,當時中國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商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但在成立之初已面臨了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英特爾等科技巨頭,以及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等強大代工廠的激烈競爭,伴隨其間的還有巨大的行業人才缺口,激烈的競爭加上人才的短缺,國產芯片進展緩慢。
我國通信產業發展較發達國家起步晚,隨著國家在政策、資金上的支持與投入,國產芯片正在不斷實現突破、走向中高端。核心技術的打造需要周期,要經歷不斷突破的過程。目前華為的手機芯片有望在5G上較快發力,國內相關企業已著手開始內存芯片研發,國產指紋識別芯片也在逐步提高市場份額。
芯片研發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投入,這也是國內多家企業都沒有深入到芯片研究的原因。除此之外,芯片研發還需要整個市場的支持,只有生產的芯片不斷投入到市場,才能形成最終的良性循環。
本文由五度數科整理,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