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n型TOPCon電池已成為當下主流,預計今年在我國的市場占比有望超過60%、乃至到70%,未來若干年的市場占比也將繼續超過50%。”上海交通大學太陽能研究所所長沈文忠教授在“2024
TOPCon太陽能電池技術發展趨勢研討會”上指出。數據顯示,今年7月,光伏組件招標量中,n型組件占比85.3%,滲透率達92%,成為主流,而p型組件逐步被邊緣化。業內專家一致認為,至少未來5年內,TOPCon將保持行業主流產品地位;而五年后,TOPCon與鈣鈦礦疊層的生命力仍將強勁,電池效率有望突破30%。
“TOPCon為未來五年主流技術”
提升電池轉換效率和降低度電成本是光伏產業永恒的主題。隨著p型電池轉化效率逐漸接近天花板,光伏行業正式步入n型時代。目前主流n型電池有TOPCon、異質結(HJT)、BC技術等。這其中,TOPCon電池技術的發展格外迅猛。“TOPCon為未來五年主流技術”,已成為行業共識。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編制的《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路線圖》,n型TOPCon電池的市場占比將從2023年的23%,快速提升至2024年的60%。到2030年,仍將接近50%。集邦咨詢預計,到2024年年底,n型電池產能約1078 GW,占比約76%,其中TOPCon電池產能約941 GW,占比約66.3%。
據介紹,TOPCon電池技術在2013年由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Fraunhofer ISE)提出,該設計在太陽能電池背面制備一層超薄氧化硅,隨后再沉積一層摻雜硅薄層,二者共同形成了鈍化接觸結構。長三角太陽能光伏技術創新中心主任沈輝指出,目前,我國光伏企業已實現TOPCon技術產業化,并逐個突破設備配套、材料、工藝、穩定性、可靠性等關鍵難關。
天合光能至尊n型TOPCon組件產品
TOPCon技術何以成為頭部企業首選?天合光能副總裁陳奕峰表示,從技術本身來看,TOPCon電池比PERC電池在效率上高出1.5%以上,功率多出30W,直接降低了BOS成本(除光伏組件以外的系統成本)。同時,TOPCon技術的供應鏈體系已經相當完備和成熟,裝備投資成本相對較低。此外,該技術還包括雙面率高、低溫度系數高、低衰減價值等優勢。
晶澳科技首席技術官歐陽子認為,TOPCon技術成為市場主流,得益于兩方面優勢。一方面,光伏量產技術的開發是“工藝+設備+材料”三位一體的結合,從PERC技術到TOPCon技術,制造工藝和設備總體改動不超過30%,卻可以大幅提升轉換效率,性價比極高。另一方面,TOPCon技術路線本身足夠優秀。“從理論上講,電池設計需要考慮光吸收、鈍化、多子傳輸等多因素之間的平衡,就目前來說,接觸鈍化加poly(在光伏電池背面加保護層)的體系是最優的量產方案。”歐陽子解釋說。
開路電壓是標志光伏技術發展的關鍵指標,意味著其效率提升的潛力。通威股份光伏首席技術官邢國強補充,TOPCon電池在開路電壓上展現出優異的特性,從研發初期的710mV逐步提升至現在量產的740mV,這是電池鈍化結構技術領域的飛躍。
多種技術路線“融合創新”
從相關企業發布的產能規劃來看,TOPCon電池也是擴產的重點技術。今年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征求意見稿),強調現有光伏制造企業及項目產品應滿足N型單晶硅電池(雙面電池按正面效率計算)的平均光電轉換效率不低于25%;N型單晶硅組件(雙面組件按正面效率計算)的平均光電轉換效率不低于22.3%。新建和改擴建企業及項目產品應滿足N型單晶硅電池(雙面電池按正面效率計算)的平均光電轉換效率分別不低于26%;N型單晶硅組件(雙面組件按正面效率計算)的平均光電轉換效率不低于23.1%。
“目前TOPCon技術仍在不斷完善和更新之中,實驗室效率已接近27%,預計兩年內TOPCon電池將實現27%以上的量產效率,最終有望達到接近28%的理論高效量產水平。”晶科能源首席技術官金浩指出。值得一提的是,TOPCon電池理論極限效率達28.7%,略高于異質結電池的28.5%,是最接近晶體硅太陽電池理論極限效率——29.43%的技術。
而對于業內將TOPCon技術視為過渡性技術的觀點,歐陽子則認為,TOPCon技術的生命力或遠超五年。他表示,新裝備、新材料的導入,電池結構和工藝的優化,都可以使電池效率得到持續提升。比如,在電池到組件承上啟下的關鍵步驟——金屬化步驟方面,TOPCon作為高溫體系,可選擇的路徑更多,創新提效的潛力更強,未來該技術或將以每年0.3%的效率提升。此外,相較于BC技術,TOPCon更適合作為疊層電池的底電池。在更遠的未來,“TOPCon+鈣鈦礦”疊層電池有可能引領行業進入量產“30%+效率”時代。
一道新能首席技術官宋登元則強調,盡管TOPCon背面技術已實現全面接觸鈍化,但非晶硅厚度仍是挑戰,減薄至50nm以下有望提升電流效率。同時,探索新材料體系也是關鍵,尋找更優的載流子鈍化材料,配合不同的功函數,可能超越傳統二氧化硅/多晶硅的性能,從而低成本實現效率突破至28%左右。
TOPCon技術短期內占據主流已成為大勢所趨,但業內專家一致認為,光伏技術正處于創新迭代活躍期,各類電池技術各有其獨特的優勢,要倡導開放包容的研發態度,充分利用各種電池技術的優勢,融合創新。
隆基綠能BC組件產品
陳奕峰表示,異質結技術的溫度系數和雙面率有獨特優勢,但在大規模量產效率及裝備成本方面仍需努力;IBC技術正面功率高、BOS成本低,在單面應用場景有其價值。
業內普遍認為,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憑借高轉換效率、低衰減率、較高的雙面率等優勢,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不過,異質結電池若要實現大規模量產,還面臨成本、設備穩定性等方面的挑戰,目前,異質結裝備投資成本仍是TOPCon的3倍以上。
BC電池正面沒有柵線,更加美觀,在分布式光伏上的優勢更為突出,但由于其電極均分布于電池背面,很難在大量的雙面應用場景上成為主流,同鈣鈦礦疊層時,技術難度也較大。
集邦咨詢判斷,在電池片價格下行的背景下,異質結電池滲透率受到抑制,2024年產出約22 GW,占比約3.1%;BC類電池產出約24 GW,占比約3.3%,解決成本問題仍為核心挑戰。
作者:張維佳 來源:中國電子報、電子信息產業網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