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2022年,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動促進文化產業各項政策顯效發力,文化及相關產業發展總體平穩,生產經營規模持續擴大,新業態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資產總量、利潤總額、投資規模保持增長。
一、生產經營情況
(一)文化及相關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營業收入超過16.5萬億元
隨著各類文化市場主體發展壯大,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以下簡稱“文化產業”)規模持續擴大。2022年,我國文化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65502億元[1],比上年增加1698億元,增長[2]1.0%。分產業類型看,文化批發和零售業、文化服務業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9169億元和84401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3.0%和1.7%;文化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51932億元,比上年下降1.1%。分領域看,文化核心領域[3]、文化相關領域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03403億元和62099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1.1%和1.0%。分行業類別看,新聞信息服務、文化消費終端生產、內容創作生產、文化投資運營、文化傳播渠道等行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分別增長4.0%、2.6%、2.4%、2.0%和0.4%;文化輔助生產和中介服務、創意設計服務、文化裝備生產、文化娛樂休閑服務等行業營業收入分別比上年下降0.4%、0.6%、0.7%和6.3%。分區域看,東部、中部、東北地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20700億元、26525億元和1725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1.2%、1.8%和0.3%;西部地區實現營業收入16552億元,比上年下降1.1%。
(二)文化新業態行業營業收入占比超過30%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隨著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深入實施,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文化新業態行業快速發展,已成為推動我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2022年,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4]實現營業收入50106億元,比上年增長6.7%,增速快于全部文化產業5.7個百分點。文化新業態行業營業收入占全部文化產業營業收入的30.3%,占比首次突破30%,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文化新業態的發展壯大有力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和結構優化。2022年,文化服務業營業收入占全部文化產業營業收入的51.0%,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文化批發和零售業所占比重為17.6%,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文化制造業所占比重為31.4%,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
二、資產及效益情況
(一)文化產業資產總量保持增長,資產規模超過31萬億元
2022年末,我國文化產業資產總計為315945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8451億元,增長6.2%。分產業類型看,文化服務業、文化批發和零售業、文化制造業資產分別為247942億元、21738億元和46265億元,比上年末分別增長7.1%、4.5%和2.5%。分領域看,2022年末文化核心領域、文化相關領域資產分別為252407億元和63538億元,比上年末分別增長7.0%和3.3%。文化核心領域資產占全部文化產業的比重為79.9%,比上年末提高0.6個百分點,對全部文化產業資產增長的貢獻率為89.0%。分行業類別看,文化投資運營、內容創作生產、新聞信息服務3個行業大類資產增長較為明顯,分別比上年末增長9.6%、8.6%和7.3%。
(二)文化產業實現利潤平穩增長,部分效益指標有所好轉
2022年,我國文化產業實現利潤總額12707億元,比上年增加341億元,增長2.8%。其中,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利潤總額9370億元,比上年增長2.8%;規模以下文化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337億元,比上年增長2.7%。部分效益指標比上年有所好轉,2022年我國文化產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7.7%,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人均營業收入、人均利潤總額分別為86.1萬元和6.6萬元,比上年分別增加0.8萬元和0.2萬元。
三、科技創新及投資情況
(一)文化產業R&D投入穩步增長,研發人員占比明顯提升
近年來,科技創新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的戰略支撐作用逐步顯現,文化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有效提升。2022年,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1529億元,比上年增長6.4%;規模以上文化企業R&D經費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1.24%,比上年提高0.0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文化企業R&D人員46萬人,比上年增長11.4%;占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全部從業人員的比重為5.8%,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
(二)文化產業投資規模繼續擴大,部分行業增速較快
在國家文化產業發展扶持政策的引導下,我國文化產業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繼續擴大,部分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較快。2022年,我國文化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7.6%,增速快于上年2.4個百分點。在九大文化行業中,文化消費終端生產、文化投資運營、內容創作生產3個行業大類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超過兩位數,分別為28.3%、18.6%和11.0%;文化輔助生產和中介服務、文化娛樂休閑服務、文化傳播渠道投資分別比上年增長6.8%、1.5%和0.4%;創意設計服務、文化裝備生產、新聞信息服務投資分別比上年下降5.1%、9.4%和12.3%。
注:
[1]文化及相關產業年度數據包括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年度數據,以及規模以下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含事業單位等)年度數據。
[2]以下如無特殊說明,均為未扣除價格因素的名義增長。
[3]文化核心領域包括新聞信息服務、內容創作生產、創意設計服務、文化傳播渠道、文化投資運營、文化娛樂休閑服務6個行業,文化相關領域包括文化輔助生產和中介服務、文化裝備生產、文化消費終端生產3個行業。
[4]新業態特征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是:廣播電視集成播控,互聯網搜索服務,互聯網其他信息服務,數字出版,其他文化藝術業,動漫、游戲數字內容服務,互聯網游戲服務,多媒體、游戲動漫和數字出版軟件開發,增值電信文化服務,其他文化數字內容服務,互聯網廣告服務,互聯網文化娛樂平臺,版權和文化軟件服務,娛樂用智能無人飛行器制造,可穿戴智能文化設備制造,其他智能文化消費設備制造。
附注
1.指標解釋
文化及相關產業指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產品和文化相關產品的生產活動的集合。《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8)》規定文化及相關產業包括新聞信息服務、內容創作生產、創意設計服務、文化傳播渠道、文化投資運營、文化娛樂休閑服務、文化輔助生產和中介服務、文化裝備生產、文化消費終端生產9個大類。
營業收入指年內企業從事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和讓渡資產使用權等生產經營活動形成的經濟利益流入。
資產總計指年末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利潤總額指年內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各種收入扣除各種耗費后的盈余,反映企業在報告期內實現的盈虧總額。
營業收入利潤率=利潤總額÷營業收入×100%,單位:%。
人均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單位:萬元。
人均利潤總額=利潤總額÷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單位:萬元。
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指年內為實施研究與試驗發展(R&D)活動而實際發生的全部經費支出。研究與試驗發展(R&D)指為增加知識存量(也包括有關人類、文化和社會的知識)以及設計已有知識的新應用而進行的創造性、系統性工作。
固定資產投資指年內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在一定時期內完成的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工作量以及與此有關的費用的總稱。
2.統計范圍
文化及相關產業的統計范圍為《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8)》所規定行業范圍。其中,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包括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企業或年主營業務收入在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企業;年營業收入在1000萬元及以上的服務業企業,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的年營業收入在2000萬元及以上,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的年營業收入在500萬元及以上;未達到上述標準的為規模以下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
3.調查方法
經濟普查年度對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進行認定,根據國家統計聯網直報平臺上所有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單位全面調查取得的數據進行匯總。
非經濟普查年度對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進行認定,根據國家統計聯網直報平臺上的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全面調查取得的數據進行匯總;同時,根據國家統計聯網直報平臺上文化及相關產業所屬行業抽樣調查獲取的數據,對規模以下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含事業單位等)數據進行推算。
4.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
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10個省(直轄市);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個省;西部地區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3個省。
來源:國家統計局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