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收錄專題 | 工業機器人技術_工業機器人產業現狀及產業鏈分析】
近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印發《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方案》)。根據《方案》,到2025年,北京市培育100種高技術高附加值先進產品、100種具有全國推廣價值的示范場景、10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建成5個國家級機器人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全市機器人核心產業收入達到300億元以上, 打造國內領先、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機器人產業集群。
《方案》從五個方面提出了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的具體舉措。一是聚焦發展機器人“1+4”產品體系,發揮人工智能融合創新優勢,加緊布局人形機器人整機,加快發展醫療健康、協作、特種/公共服務、物流四類優勢產品,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品體系。二是著力提升機器人關鍵支撐能力,堅持問題導向,增強機器人關鍵零部件、關鍵技術等產業基礎能力;建立關鍵技術、關鍵零部件和整機應用一體化貫通機制,以需求帶動機器人產業穩鏈、補鏈和強鏈。三是全面實施“機器人+”應用示范,面向醫療、制造、建造、商貿物流、養老、應急、農業等重點領域需求,支持企業與用戶聯合開發典型應用場景,推動機器人創新產品應用示范和系統集成模式推廣。四是深入完善機器人產業發展生態,聚焦機器人研發設計、中試驗證等產業配套環節,建設一批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提升產業要素配置水平,促進優質企業等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優化產業創新發展生態。五是優化機器人產業空間布局,聚焦產業組織優化和產業鏈協作,推動全市機器人產業布局與區域資源高效匹配,提升產業空間承載能力,培育打造一批機器人產研結合、產用結合特色集聚區。
根據《方案》,北京將加緊布局人形機器人,組建北京市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該創新中心采取“公司+聯盟”模式,由龍頭企業牽頭,聯合北京及國內外優勢創新資源,以人形機器人產業化應用為目標,以承擔并完成國家戰略任務為主線,建設人形機器人研制基礎條件,解決產業共性急需,形成人形機器人通用型成果,加速人形機器人產品研制和推廣。依托創新中心,成立人形機器人產業開放聯盟。到2025年,建成人形機器人通用行為控制大模型服務開發平臺、共性技術服務平臺,形成較為完善的超算環境及軟件生態,完成百臺套級人形機器人原型機的小批量制造,整機產品在3-4個典型場景開展示范應用。
作者:張琪瑋 來源:中國電子報、電子信息產業網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