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相關專題 | 動力電池行業市場分析_動力電池公司企業排名】
【研究報告 | 中國動力電池行業發展現狀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
經歷過復雜的產業調整過程之后,鋰電產業的運作模式正從“大開大合”的波浪式變得更為平滑。從原材料到電池,再到下游車企,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價格以及供需變化也將變得更加平衡且具有可預測性。
以碳酸鋰價格反彈為信號,一系列的數據驗證鋰電產業拐點已經到來。
此前鋰電產業進入調整陣痛期,主要在于下游車市短期需求下滑,疊加中游擴產迅速從而在需求表現上提前透支碳酸鋰的未來增長空間。進而導致,碳酸鋰價格持續下跌,中游電池廠商集體進入清庫存階段。
從上游材料價格變化來看,近期碳酸鋰價格率先實現反彈。其中,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上周連續數天保持增長態勢,均報價截至4月24日上漲至17.1萬元/噸。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鋰電產業鏈,包括六氟磷酸鋰、人造石墨、極片粉等系列材料價格也出現企穩甚至反彈的局面。
作為鋰電產業拐點的另一關鍵指標,中游電池廠商的庫存也已經逐步恢復至健康水平。
據高工鋰電了解,目前中游電池廠商庫存水位回退,此前部分電池廠商暫停的生產線已經重啟生產。在采購方面,電池廠商和下游車企已陸續重啟訂單,帶動產業需求回暖。
從終端新能源汽車市場表現上看,年初的市場恐慌情緒主要來自車市的需求腰斬。但從整體一季度新能源汽車銷量數據來看,其月銷量逐步攀升并且回暖速度超過往年。隨著二三季度到來,車市逐漸轉入銷售旺季,也將進一步帶動鋰電產業中上游的訂單需求。
加上5月份臨近,企業重新開啟月度采購談判,行業有望迎來需求訂單的集中爆發。
價格止跌成行業訴求
過去一段時間,碳酸鋰和電池材料的價格下跌過快,但這并不為業內人士所樂見。
碳酸鋰從2022年11月60萬元/噸跌至當前20萬元不到,價格跌去近7成,最直接受到沖擊的當屬鋰礦企業。
根據藏格礦業一季度數據,碳酸鋰銷量為534噸,相比于2022年每四季度銷量2006噸,銷量環比下滑73.4%;產量也從2022年第四季度的2461噸,削減至今年一季度的1783噸,環比下降27.5%。
由于市場行情策動,上游鋰礦企業不斷壓低碳酸鋰出貨價格,部分鋰礦企業已經出現主動減產的情況。
有鋰礦相關人士對高工鋰電提到,鋰價已經跌至價格預期的底部,加上電池級碳酸鋰的產能本身有限,短期內不可能再繼續降價。
高工鋰電了解到,此前因碳酸鋰價格暴跌,市面上依靠鋰云母、鋰渣等提取碳酸鋰的中小企業已出現虧損倒閉的情況,即便是鋰礦大廠和中間商都已經出現停產和不出貨的情況。
有鋰礦廠商提及,當碳酸鋰價格跌破20萬以后,已經達到鋰礦廠商的價格預期底線,為了穩住碳酸鋰的價格,除了部分長協訂單以外,電池級碳酸鋰即便有現貨已經不對外出售。
從電池廠商的角度來看,碳酸鋰15-20萬元/噸的價格已基本達到合理期望值,考慮到上游產能釋放節奏以及合理利潤分配,也并不希望無休止下跌。
因為在碳酸鋰價格帶動下,電解液、正負極材料等鋰電主材的聯動下跌,也給行業帶來諸多困擾。鋰電產業過去產能擴張過快,行情下跌之下,各大材料價格戰一觸即發。
尤其是近期轉型鋰電的企業,為盡快消化擴張的產能,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打響價格戰,意圖通過降價爭奪客戶,以“走量”的形式增厚企業利潤。
但是,業內人士提到,行業的價格戰并沒有帶來預期的效果,反而助長了市場的觀望情緒。因為行業下跌周期導致采購成本的變化,致使下游客戶大面積毀單的情形,從而對整個行業的合作產生不利影響。
從整個鋰電產業來看,在材料價格回歸到合理之后,行業的穩定成為最迫切的需求。
鋰電產業拐點信號已現
鋰電產業拐點的兩個關鍵指標,原材料價格以及中游電池廠商的庫存水平,都已經出現轉變。
作為動力電池的關鍵材料,碳酸鋰價格已率先實現反彈,截至4月24日,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已連續數天上漲,均報價收報17.1萬元/噸。
鋰電產業其他環節的關鍵原材料均出現不同程度止跌甚至企穩回升的情況。
以六氟磷酸鋰為例,3月份的主流價格從16萬元/噸,跌至10萬元噸,日均跌幅近2000元/噸,從最近的數據來看,其價格從10萬元/噸跌至8.4萬元/噸,日均跌幅不足1000元/噸。人造石墨(低端),自2月份的市場價格從3萬元跌至2.6萬元/噸,目前維系在2.4萬元/噸的價位。
在電池回收領域,三元正極片、三元極片粉、磷酸鐵鋰黑粉進入4月份以來跌幅已逐漸企穩,部分回收材料甚至出現階段性漲價的情況。
有電池企業人士對高工鋰電提到,目前磷酸鐵鋰電池的價格已經逐漸穩定,且在談價策略上以企穩為主,不太可能進行降價。
事關鋰電產業拐點的另一關鍵指標,中游電池廠商的庫存數據也逐步恢復至健康水平。
此前高工鋰電對電池庫存進行過追蹤,一季度受制于下游市場需求,以及上游材料跌價帶來的市場觀望情緒,電池廠商處于清庫存階段。
不過進入4月中旬以后,相關電池廠商提到,目前庫存已恢復至健康水平,此前暫停的產線也已經逐漸復產。特別是針對磷酸鐵鋰電池庫存,有業內人士直言,相關庫存基本出清,后續將根據公司規劃,逐步進行補貨。
作為鋰電產業的風向標,寧德時代一季度報告顯示,其庫存金額已從年初的766.7億元下降到640.6億元,環比下降16.5%。從絕對金額來看,寧德時代的庫存已經回退到2022年第一季度的水平。
材料價格和庫存水平,兩項關鍵的指標也構成鋰電產業走向的關鍵,隨價格企穩以及庫存水平恢復健康,將帶動鋰電產業恢復穩定。
5月或迎需求爆發
鋰電產業拐點已至,產能過剩陰影拂去,鋰電產業有望進入新一輪備貨周期。
從鋰礦端來看,此前鋰礦廠商減產主要是為碳酸鋰挺價,碳酸鋰價格的反彈提升了鋰礦廠商的出貨意愿。
相關人士直言,在碳酸鋰價格企穩回升后,將考慮逐漸增加市場供給并恢復現貨交易。
另外,在庫存清理至健康水平后,中游電池廠商的采購意愿也在拉升。
有正極材料相關人士提到,下游采購訂單已有恢復的跡象,包括一些頭部電池廠商、頭部車企都已經開始重啟訂單。有電池廠商亦對高工鋰電表示,此前公司占據主要庫存的磷酸鐵鋰電池系統基本已經出清,后續隨著新的產品推出,包括三元電池、磷酸錳鐵鋰電池,也將加大對材料的采購力度。
加之,鋰電企業采購多以月度核算為主,隨著5月臨近,相關企業將進入新一輪談判,鋰電產業有望迎來訂單需求爆發。
那么,新一輪訂單需求是否會帶來碳酸鋰再次暴漲?答案是否定的。
上游鋰礦相關廠商提到,后續碳酸鋰價格可能會有回漲的空間,但幅度不可能太大,最多在10%左右。因為經歷本輪碳酸鋰價格的暴漲暴跌,電池廠商對于碳酸鋰真實的供給情況更加清晰,市場預期回調下,電池廠商在價格談判上會更加謹慎。
同時電池廠商一體化帶來的碳酸鋰供應穩定,也將削弱上游鋰礦廠商的議價權。
電池回收端,邦普、格林美、天奇股份、華友鈷業等企業持續推進電池回收布局,來自終端材料回收的產能也在穩步爬坡。相關數據顯示,2025年國內回收的廢舊電池的總量將達到137.4GWh。
回溯到上游,電池廠商都已完善在鋰礦端的布局,包括寧德時代的宜春鋰礦項目,億緯鋰能的鹽湖提鋰項目均進展順利,將進一步釋放碳酸鋰供給。
經歷過復雜的產業調整過程之后,整個鋰電產業的運作模式正從“大開大合”的波浪式變得更為平滑。從原材料到電池,再到下游車企,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價格以及供需變化也將變得更加平衡且具有可預測性。
文章來源:高工鋰電網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