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制造業規模連續13年居全球首位,有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排世界第一;2022年全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4%,新能源汽車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產銷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高純晶硅產線持續滿負荷運行,新項目快速投產達產,2022年全年光伏行業總產值突破1.4萬億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任何時候中國都不能缺少制造業。目前,我國制造業門類、品種齊全,下一步要努力發展高端制造業,實現全面提升。國家將大力支持高端制造業發展。兩會期間,圍繞制造業如何鍛造長板、補齊短板,優化產業布局,提升重點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數字化賦能,推動制造業邁向中高端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在兩會“部長通道”上指出,提升和改造傳統產業,大的方向是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在智能化方面,實施“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聚焦制造業重點產業,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打造一批智能工廠,打造一批智慧供應鏈。
在長安汽車智能化工廠,數字化組裝線上機械手臂不斷舞動,與工人密切配合各道工序,一輛輛新能源汽車陸續下線。在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先進制造領域,數字技術已成為產業鏈效益與創新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認為,智能網聯汽車作為人工智能落地、產業互聯網發展、5G、智能制造探索、新能源應用等領域創新交匯的載體,是“新四化”發展的重中之重。
“一輛汽車大概由上萬個零部件組成,協同上千家零部件廠商生產、供應,靠人力是不可能高效的,這需要數字化的手段實現高效協同。”全國政協委員、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曹鵬對記者表示,數智化供應鏈是支持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經之路,要加快數智化社會供應鏈建設,鼓勵新型實體企業助力中小企業“上云用數賦智”,同時發揮新型實體企業“鏈主”作用。
做強做優制造業,既要“頂天”也要“立地”,重大技術裝備起到“頂天”的引領作用,而產業基礎起到“立地”的支撐作用。通過數字化轉型補短板,推動制造業價值鏈向中高端邁進。
全國政協委員,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院長、九三學社黑龍江省委員會副主委吳立剛對記者說:“加快推進傳統優勢產業數字化改造,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加大‘首臺套’‘首批次’應用政策支持力度,為新產品產業化提供前期市場支持,通過龐大的市場規模效應促進制造產業發展,不斷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想要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需要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鋒向記者列出一組調研數據:數實融合的標桿企業勞動生產率、市場份額、營收將增加14%~85%,生產周期、訂單交付周期將縮短56%~77%。他建議,全力推進數實融合科技攻關,突破關鍵技術難題,以“產業大腦”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找準薄弱環節,提升自主可控能力
“一個小小的電器,也是有技術要求的。”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自豪地表示,為了將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上,格力加快速度提高標準,現在所有的產品模具都已是自主開發。
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這是大國經濟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征。當前,我國部分重點產業鏈的自主創新能力仍有待進一步提升。在建設制造強國的過程中,基礎不牢、基礎產品和技術對外依存度高等短板亟待補齊。
“中國高技術制造業必須突破技術瓶頸,要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最重要的是兩個推動:一是技術創新,另外一個是資本投入。”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對記者說。李東生建議,加大對科技制造企業研發投入支持力度,改善科技制造業融資環境,延長貨款期限、放寬融資門檻,降低科技制造業生產要素成本,減輕企業負擔。
在新能源汽車行業,我國新能源汽車關鍵原材料仍高度依靠進口,車規級芯片等產品本土化亟待破局。朱華榮對記者表示,鋰鎳鈷等關鍵原材料資源高度依賴外部進口,如鋰進口依賴度達65%,鎳和鈷進口依賴度高達90%以上。當前車規級芯片本土化率雖然快速提升,但仍未超過10%。要內外同步,加快推動鋰資源等礦產資源開發布局。同時,推動動力電池標準化,加強下一代動力電池、芯片等技術攻關勢在必行。
工業軟件作為“國之重器”,亟須在技術攻關、創新應用、生態構建等方面加大力度,更好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張英對記者表示,要支持工業軟件信創,打造協同開發應用生態。
在集成電路行業,我國核心技術水平有待提高。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忠范建議,要培育芯片領域龍頭企業,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核殼型”芯片產業生態。解決芯片產業“卡脖子”問題的根本出路是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在新型舉國體制下,充分利用政策優勢、用戶優勢、資本優勢、人才優勢,政府牽頭推動核心技術、關鍵材料、關鍵工藝和關鍵裝備的攻關工作,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效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
我國量子計算產業則在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等方面還存在短板。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國平教授認為,業界應從政策支持、資金支持、人才培養和知識產權保護這四個方面發力。
“聚鏈成群”,構筑全產業鏈競爭優勢
“串珠成鏈”“聚鏈成群”,一條條產業鏈被串起,一家家企業被聯通,一項項要素資源被統籌,在“鏈主”企業的帶動下,大江南北產業活力四射。金壯龍指出,圍繞重點產業鏈深入推進“強鏈補鏈穩鏈”,發揮“鏈主”企業帶動作用,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攻關,促進全產業鏈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說,科技企業要勇挑“鏈主”企業責任,著力強鏈補鏈、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用科技賦能帶動本土供應鏈高質量崛起,真正做到“一家興百家強”。
全國政協委員、麒麟軟件有限公司董事長諶志華對記者表示,要培育“鏈主”企業,引導“鏈主”企業發揮頭雁作用,帶動產業鏈實現安全穩定運行,推動產業生態圈建設,構筑產業鏈競爭優勢。
放眼全國,經過多年努力,我國以制造業為代表的重點產業鏈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布局: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擁有制造業全部31個大類、179個中類、609個小類,形成了從終端產品、零部件、原材料到相關配套設備的齊全完備產業鏈。
截至去年年底,我國重點培育的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增至45個。今年開年,吉林省汽車產業集群“上臺階”工程正式啟動。依托長春汽車產業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加快整車、零部件、后市場“三位一體”協調發展,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穩產滿產,力爭一汽全年省屬口徑整車生產實現260萬輛。
聚鏈成群,撐起高質量發展的骨架。一定規模和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為維護我國產業鏈穩定發揮了關鍵作用。全國政協委員、臺盟天津市委會主委蔡欣說,要全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為制造業向高端躍升注入澎湃動能。
“穩鏈”擦亮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底色。全國政協委員,恒銀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江浩然說,推動制造業跨越式發展的重點,既在于科技創新,也在于供應鏈的安全穩定。他建議,要從供需關系入手,通過產業集群化把產業鏈關鍵環節留在國內,在開放合作中尋找脆弱環節的替代,提高產業鏈的安全性。
近年來,各地立足區位特點、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產業結構,已形成一批相對成熟的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今年1月,工信部公布首批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名單,包括北京市海淀區行業應用軟件產業集群、上海市浦東新區汽車電子芯片產業集群、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天津市濱海新區車規級芯片產業集群等,有助于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協作效率,增強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能力和關鍵環節專業化配套能力。工信部計劃培育100個左右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作者: 張依依 盧夢琪 齊旭 來源:中國電子報、電子信息產業網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