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機器視覺被譽為工業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是實現工業互聯與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核心基礎設施。機器視覺極大提升生產智能化程度,下游應用廣泛,我國機器視覺行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從長期來看,未來人口老齡化及勞動力價格上漲將帶來機器替人剛需,機器視覺設備將逐步代替人工。從短期來看,制造業固定資產開支回暖、國產替代加速,將加速機器視覺設備需求釋放。
一、機器視覺資本市場活躍度增加
2022年6月20日, 國內知名的AI+3D+智能工業機器人解決方案提供商梅卡曼德宣布完成C+輪融資;2022年7月6日,凌云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A股科創板正式上市;2022年7月6日,國內領先的機器視覺核心部件供應商博視像元獲近億元天使輪融資;2022年7月7日,“奧比中光”在科創板掛牌上市;2022年7月25日,專注提供3D+AI機器視覺成套解決方案“大幀科技”完成近千萬元Pre-A輪融資.....
如今,隨著AI技術在工業領域的落地應用,越來越多的企業涌入,競爭也愈演愈烈,連華為也想來“分一杯羹”。眼下的機器視覺賽道,可謂是“神仙打架”。
另一方面,雖然機器視覺應用場景廣闊,但我國機器視覺市場存在滲透率較低、部分場景國產水平較弱的痛點,尚處于早期階段。總體上,機器視覺市場仍然魚龍混雜,呈現“群魔亂舞”的局面。
二、“三座大山”阻礙機器視覺推廣
1.價格整體偏高
機器視覺產品主要分兩類,第一種:相機起輔助作用,獲取目標信號并反饋給機器人,由機器人執行預設動作;第二種機器主動介入機器人控制系統,通過獲取到的目標位置,協助機器人完成動作。前一種產品價格一般在2-10萬左右;后一種產品涉及到軟件與硬件結合,價格一般在10-25萬左右。對于終端用戶來說,機器視覺產品整體價格偏高,不利于短期推廣。
2.專業人才不足
在工業應用當中,不同行業之間的實際需求差異較大,需要機器視覺解決方案提供者對某一領域的工藝有足夠深的了解,才能夠提出切實有效,能夠解決客戶需求的方案。而機器視覺作為新興行業,真正了解視覺技術又了解終端工藝段的人才稀少,人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機器視覺的快速普及。
3.行業魚龍混雜
由于機器視覺行業發展的異常火爆,豐厚利潤驅使眾多企業進入行業,導致行業發展出現了魚龍混雜的情況,一定程度上擾亂了行業的正常發展。
三、如何提高工業視覺企業競爭力
那么面對這種困境,整個行業企業應該如何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呢?
1.提高自主核心研發能力
工業視覺裝備的主要利潤集中于鏡頭、相機、圖像傳感器等核心零部件,目前國內工業機器視覺廠商的工業視覺裝備大多選擇日本、美國和歐洲的底層零部件。世界工業相機及鏡頭龍頭企業巴斯勒和KOWA凈資產收益率(攤薄)均達到了30%左右,CCD圖像傳感器龍頭柯達凈資產收益率高達41%。
與底層核心硬件開發企業的盈利能力相比,接近工業應用的機器視覺廠商盈利能力略低,即便是機器視覺龍頭企業基恩士,其凈資產收益率也僅為14%。工業領域的另一家機器視覺巨頭康耐視,其凈資產收益率僅為1.5%。
對于企業而言,底層軟硬件研發需要投入更多研發資源和成本,對于短期經營雖然不利,但從長期看,持續的研發投入有利于幫助企業在競爭中搶占市場先機,提高相關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2.攻克上游核心零部件供應鏈
對于競爭日益激烈的中國市場,機器視覺廠商推出產品的速度加快,產品技術發展迅猛,這必然對競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簡單的模仿復制已不再可行,自己的技術和產品特色才是廠商們需要考慮和挖掘的重點。
相比于持續在集成應用端做重復性勞動,向上游核心零部件產品攻關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的最佳選擇。對于工業機器視覺系統而言,工業鏡頭和相機是核心零部件,擁有自主研發智能工業相機能力將是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體現。
3.兼顧傳統與新興應用市場
與其他自動化產品相比,機器視覺產品屬于專業性非常高的產品,對多數用戶而言可能較為陌生,提高了應用門檻。從行業應用來看,電子制造仍然是拉動需求的首位行業。
根據市場調研分析,目前工業機器視覺產品2/3被電子制造、汽車制造行業所占據,其余市場份額分布于食品、包裝機械、印刷等行業,并且這些行業對機器視覺產品的需求仍然在大幅增長。從未來發展前景來看,食品、包裝、機械等行業自動化水平會進一步提升,對機器視覺產品的需求值得期待。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必須快速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不斷完善和升級產品,積極采取應對策略,壯大自身力量。
文章來源:控制工程網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