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產業鏈圖譜 | 人工智能產業鏈圖譜_人工智能產業鏈全景圖】
近日,21世紀以來第20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文件提出,要加快先進農機研發推廣。加緊研發大型智能農機裝備、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和園藝機械。支持北斗智能監測終端及輔助駕駛系統集成應用。
推動農機裝備發展是制造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支撐和物質技術基礎,讓農機裝備更智能是我國農機裝備的一大發展方向。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次將建設“農業強國”作為重點提出,要實現“農業強國”就迫切需要讓我們的農機裝備變得更加“聰明”。
在山東巨野,運用基于北斗導航的新型自動輔助駕駛系統,農民種蘿卜的速度提升了20倍,過去8個小時5人下地播種2畝地,現在只需要1臺機器就可以播種40畝地,而且每百米的誤差僅為2厘米。
在北京順義,農機手通過人機交互界面設置好播種作業參數后,無人駕駛農機就會按照設定的路線勻速前進,精準控制每畝的播種量,每畝可避免種子浪費2.5公斤左右,有效幫助農戶降本增效。同時可減少錯行和漏行,提升土地利用率。
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芳草湖農場,駕駛員只需按照播種要求,設置好機具偏移值、作業幅寬,一部手機即可查詢棉花采收作業面積,每天還可實時監測采棉機運行動態、路線。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農機裝備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農機裝備產品體系日益豐富,形成65個大類4000多個機型品種的產品系列;技術質量水平大幅提升,突破了動力換擋、免耕播種等一批關鍵技術,六行采棉機等成功研制,主要經濟作物薄弱環節“無機可用”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要大力發展智能農機。充分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優勢,推進北斗導航、5G、人工智能等應用,推進先進適用智能農機與智慧農業、云農場建設等的協同發展。
相信糧食生產有了更加“聰明”的農機裝備,中國人一定能夠將飯碗端得更穩。
來源:人民郵電報 作者:朱延生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