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收錄專題 | 工業機器人技術_工業機器人產業現狀及產業鏈分析】
機器人已經與人類的生活或工作出現更緊密的結合,在機器人+千行百業的理念下,將機器人用在交通管理上是否會是一個好思路?
交通作為城市人流與物流運輸的重要通道,一直是連接城市的紐帶,它決定著生產要素的流動、城鎮體系的完善以及城市之間的互聯,保障道路安全暢通是發展交通的關鍵要素。
以機器人技術為基礎,用機器人輔助進行路面管理、快速處理事故、疏導交通,是否能更好推動道路交通向“智慧交通”轉型升級?機器人大講堂發現,目前已經有多家企業嘗試入局,深耕交通機器人解決方案。
以下盤點了幾家企業產品和實際應用情況,或許人們很快將能在更多場景看到這些機器人,也有可能在動態管理、智能化管理、高效化管理的理念下,未來會有更多的交通機器人形式即將出現。
▍高速路交通管控機器人
在高速和城市快速路上,由于車速較快,部分時段車流量大,一旦出現事故或者養護施工,非常考驗高速公路運營管理方擁堵治理能力。如何第一時間封閉車道,確保過路車輛安全,快速制定并優化疏堵方案提高通行能力,一直都是各省市相關管理單位正致力于推動的重心。
在寧波市,就有高速路段業主方嘗試讓機器人實現助力。
2月5日,正月十五,節后春運迎來最后一波返程高峰,當天在杭州灣跨海大橋南岸接線接近江北與慈溪交接的長溪嶺隧道口,一輛轎車突發故障,在應急車道等待救援。
此刻,原本緊靠護欄的一排安全錐機器人魚貫而出,自動移動至事故車后,形成一條百米長的隔離帶,迅速完成應急車道的封閉。同時,一側喇叭開始廣播,提醒后方車輛避讓。事故處置完畢后,這些安全錐機器人就自動離開現場回場充電。
這是交通管控機器人第一次出現在寧波的高速路上,該高速路段業主方寧波大通開發有限公司有關工作人員介紹,這批安全錐就是交通安全機器人的一種類型,是智能檢測系統的末端執行環節。目前該公路段通過事件檢測系統,能夠首先及時發現路面突發狀況,然后云控平臺會為機器人自動下達任務,讓機器人進行現場道路管控和維護,事后還能自動回場充電,值守等待下一次執行任務。
相對傳統處置方式,工作人員稱,有了智能安全錐機器人,能大大提升應急處置效率和安全性。將原先從發現路面狀況到完成封道需要20-30分鐘的流程大幅縮短,還為可能出現的二次碰撞和擁堵提供了更優質的解決辦法。
從原理上來說,這套方案主要基于路面及隧道內的毫米波雷達及視覺圖像感知設備,從而一旦這些感知設備發現路面上的突發狀況,就能通過指揮中心大腦系統端計算出恰當的機器人切入時機和調配路線,并向安全錐發出合理指令,實現了與智能安全錐的聯動,完成現場部署。
據悉,這款智能安全錐機器人是杭州灣跨海大橋南接線借助數字化技術智慧改造的一環,產品由當地交警部門牽頭,寧波大通開發有限公司和浙江華曙數字技術有限公司聯合自主研發,目前已在杭州灣跨海大橋南接線多個路段“上崗”路測。
工作人員透露,后續將在寧波交投所轄的繞城高速東段、象山港大橋等多個路段,配合智慧高速整體改造逐步推廣使用。
▍馬路車道潮汐機器人
無獨有偶,通過改換車道類型,優化交通行進路線的方式,也在城市交通治理中被更多應用。
由于部分城市的道路設計通行冗余較少,面對道路空間資源有限、現場情況不具備拓寬改造可行性等難題,機器人成為了一種交通擁堵治理可行的解決方案。
運用馬路潮汐機器人調控隔離欄發生位移,對道路資源進行動態調整,根據道路、路況、車流量大小等自動調整車道、分配道路資源,能夠實現多車流互不干擾,增加高峰時段主干道車輛通行空間,增設該方向車道數量,充分利用道路通行資源,提高車輛通行效率。
目前,機器人大講堂發現,該類潮汐機器人已經在保定市東風路、佛山市禪城區等地都有使用。該類型馬路機器人的頂端大多安裝有爆閃警示燈,下方裝有輪子,內部應該有獨立電驅動模塊,能源模塊上多采取太陽能供電,能夠全自動精準、靈活移動。
從技術原理而言,這套解決方案主要由智能交通信號燈、潮汐車道LED指示牌以及馬路機器人三者配合完成,主要實現方式是用機器人設置潮汐車道。
例如從保定市東風路恒祥大街至蓮池大街路段的現場情況來看,在三個交叉路口一共設置可變車道標志4組,安裝LED指示屏12套,從而使得機器人可自主根據道路上車流量大小自動工作,或由執勤民警遙控操縱,在兩條隔離雙黃線之間切換。同時,當潮汐機器人變換車道時,車道提示處得可變車道標志同步跟隨變動,最終實現潮汐可變車道的智能化、自動化,
最終,這條路上由原來的“3+3”,變為智慧交管的“3+4”或者“4+3”——從而在有限的道路資源下,使車輛在一個信號燈的時間里通行效率得到最大化的提高,經過公安交警測算,預計路段的通行能力和路口的通行效率均可提高10%以上。
據悉,這套方案的提供商是江蘇愛可青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其愛可青潮汐機器人曾榮獲國家住建部科技示范項目獎、榮獲公安部微課程獎等多項獎項。
此類通過具有自動變道功能的潮汐機器人,不僅可以用于城市潮汐車道管理,還可以實現對車道的快速封閉、平移及緊急開口,場景可以覆蓋高速收費站、高速警務站勤務檢查、特殊區域緊急開口、干道攔截、校園崗位治理等,能解決許多城市交通的痛點。
▍“機器人”系統化工程
在城市道路治理中,除了車道管理,通過監測進一步規范駕駛人文明習慣以及規范行人也至關重要,目前該類設施“機器人化”也是提高城市治理的另外一個重要方向。
前不久,由中科類腦、溫州交警、湛達智能合作開發了一款交通違法自動抓拍“機器人”并在溫州上線,主要自動識別畫面中發生的交通違法,自動抓拍、自動上傳。
據了解,該智能“機器人”采用人工智能技術,能代替人工審核,解決拍攝舉報人工審核麻煩、效率低等困境;還能對視頻進行智能分析,對違反禁止標線隨意變道、加塞、逆行、占用公交車道、非機動車道行駛等交通違法行為實現智能審核識別,自動識別違法車輛的車牌號、地點、類型、時間,智能截取符合證據要求的三張圖片。
溫州市交警部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根據測試情況來看,該智能“機器人”識別準確率高、代替人工審核后不但大量節省了人力縮短審核時間,經過該智能審核機器人審核后視頻錄用率提高了3倍,采取機器人以前需要20個人員審核交通違法工作,如今只需要2個人就可以完成。
同時,傳統交通燈企業也開始“機器人化”。例如在深圳、杭州等城市,這些新型“交通燈機器人”已經得到使用,它們往往像一根立柱立在路口,也有的可以移動,正面跟普通的交通燈無異,但大多加入了一塊小屏幕,能滾動播出交通安全宣傳提示標語,有的還能夠抓拍闖紅燈行人,還有的帶信號燈音箱,可以發出聲音提示行人遵守交通規則。
有意思的是,這些“機器人”交通燈有的還可以在人們等待過馬路時進行人機互動,還可以根據光線強度,自動調節顯示屏亮度,自動判斷天氣異常,提醒行人注意特殊天氣下的安全。
機器人大講堂了解到,與這種交通燈“機器人”配套的還有智慧斑馬線,這是一種在現有人行橫道線兩端設置與行人信號燈同步同色的發光裝置,當行人信號燈為綠燈時,智慧斑馬線內的人行道LED發光地磚顯示綠色,提示行人可以通行;當行人信號燈為紅燈時,人行道LED發光地磚顯示紅色,警示行人禁止通行。
在這些“機器人”化的硬件設施基礎上,大多都開始與云端系統聯網,實現人例如流量車流量檢測統計、路權分配,調度規劃等功效,也豐富著人們的導航地圖等APP,進一步加速智慧城市建設。
▍結語與未來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已經發展了數十年,從建系統到建大腦到城市運營管理再到智慧高速,在“十四五”統籌推進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數字化發展趨勢下,傳統交通運輸行業轉型已經成為熱門產業話題,更是帶動了上下游物(車)聯網、大數據、工程建設、機器人、綠色能源等產業鏈。
在政策的大力推動下,智慧城市的建設在一線城市和發達的二線城市已經開始進行,目前,除了傳統交通運輸行業自身,國內騰訊、華為、阿里、百度等互聯網巨頭都已布局智慧城市領域,傳統設備廠商也開始將產品“機器人化”,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滿足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不僅是智慧城市和道路建設,關注機器人領域的朋友,不妨將思路打開,例如十七部門近日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就指明了方向,工業、教育、公安、民政、財政、人力、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衛生健康、應急管理、市場監管、能源、郵政、藥監、礦山安全監管、煤炭行業需求猶存且明顯,未來“機器人”化將是打開創新應用技術的金鑰匙。
來源:控制工程網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