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工業互聯網發展,是一項嶄新的數字化運動,問方向、找路徑,是中國工業互聯網踔厲工業數字化長期的課題。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踔厲中國式現代化,工業互聯網大有可為。
2023年,在工業互聯網的大機會下,我們依然面臨諸多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如何在復雜的世界,發現確定的增長,考驗業界智慧。
趨勢1:助力供需精準對接,加速從連接到內容遷移
工業互聯網AI邁向標準化通用化
如果說實現工業互聯是工業互聯網的第一階段,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則主導了工業互聯網的第二階段。隨著工業互聯網的應用普及,AI可以“喚醒”未被利用數據的價值,將海量企業需求和應用能力聚集到工業互聯網平臺上,在此基礎上,依靠人工智能+大數據的模式,可以快速幫助企業找到自身問題,并推薦與之相契合的解決方案,精準對接到服務商,從而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預計2023年,隨著AI技術在工業各領域、環節、產品中的深度融合,更多AI算法將沉淀在平臺,實現標準化、通用化,工業互聯網智能化開始從企業內部的單點式應用走向產業鏈各環節之間的數據價值發現,圍繞更大尺度范圍內的產業鏈數據,為企業提供供應鏈優化、物流調度優化、市場銷售預測等方面的決策輔助支撐。
趨勢2:全棧工業互聯網服務規模下沉
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駛入快車道
數字經濟全面擴展,工業互聯網作為重要抓手將進一步向區域產業集群規模化下沉,集群內中小企業亟需體系化、結構化的工業互聯網新技術、新模式、新應用助力高質量發展,也成為園區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路徑。行業頭部企業經過多年先行先試,以供應鏈產業鏈為牽引,以共性場景為突破,通過全流程全場景的咨詢服務,以及構建“平臺+服務”模式,由點到線至面帶動更多區域產業集群協同轉型。預計2023年,全棧工業互聯網服務體系將日益完善,中小企業的技術門檻及上云成本將大幅降低敏捷創新,區域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將與行業頭部企業一同迎來全新轉型路徑,共創共享新時期數字經濟紅利。而園區數字化轉型也加快與區域、供應鏈和產業鏈協同,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步伐提速。
趨勢3:從供應側轉向需求側
工業互聯網平臺“鏈式”應用成新模式
當前,工業互聯網發展進程已從供給側平臺建設和技術迭代,向需求側的用戶價值和需求定義轉化。企業數字化需求也不再是單一業務環節的點上應用和業務系統間的綜合集成,而是以數據為驅動的戰略目標的實現和發展模式的創新。預計2023年,以鏈主企業為首,進一步強化鏈式發展,通過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帶動全鏈數字化改造和上云上平臺進程不斷加快。不僅是資源、數據、業務的協同,更是場景、服務、生態的協同以及生產方式與管理模式的創新,推動供應鏈產業鏈上下游實現制造資源、制造知識、制造能力的跨企業協同協作。
趨勢4:海量工業數據匯聚成勢
工業數據智能迎來規模應用
工業互聯網平臺匯聚的海量工業數據,通過數智化技術的融合應用創造業務價值。目前,眾多行業海量的工業數據價值通過工業數據智能技術逐漸被挖掘,在“設備預測性維護”、“運行優化”、“質量尋優”、“能耗優化”等領域得到了初步嘗試和應用,應用效果和價值得到了行業用戶的認可。隨著工業智能的逐步落地推進,以數據模型驅動的創新場景越來越豐富,工業數據智能已跨越初級發展階段,數智化突破已成頭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趨勢。預計2023年,在技術日趨成熟和內需逐漸釋放的雙重條件催化下,工業數據智能將在更多的工業場景,實現大規模的應用落地,研發出滿足用戶需求的智能化應用成為平臺服務商需重點投入的方向。
趨勢5:自主可控共識深化
開源生態建設路徑漸行漸明
工業互聯網發展不是一場獨角戲,必須要立足于生態體系建設。產業開放和技術開源之間互相連接和支撐,推動開放產業體系和開源技術體系的建設,對我國工業互聯網加快形成發展新優勢具有重要意義。“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支持數字技術開源社區等創新聯合體發展,支持具有自主核心技術的開源社區、開源平臺、開源項目發展。特別是開源軟件有利于實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我國多個重點制造領域長期以來依賴國外工業軟件,在開源的同時,為確保工業安全和國家安全,自主可控達成業內共識。預計2023年,開源生態重點是軟件開發生態建設,開源人才加快匯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可控技術和產品的工業軟件企業加速孵化,圍繞工業企業應用場景,提供豐富的解決方案將加速涌現。通過工業軟件新生態的建設,開源生態建設解決方案和途徑愈發清晰。
趨勢6:跨越由“建”到“用”
標識平臺融通發展漸入佳境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5+2”國家頂級節點已全面建成,標識注冊量突破2000億個,日解析量1.2億次,服務企業超20萬家,中國已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工業互聯網標識的產業實踐,基本覆蓋了制造業主要行業。預計2023年,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將從節點建設轉到充分發揮節點功能上來,標識和平臺進一步融合,使得標識成為工業互聯網平臺底層數據互聯互通的共識,標識的應用價值進一步體現,標識和平臺的融通將進一步提升工業互聯網跨行業、跨領域和跨平臺的能力,基于標識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將帶來更多在應用模式,制造模式和商業模式上的創新。
趨勢7:云原生與多云助力靈活資源調度
混合多云成企業數字化基礎設施
工業互聯網是連接工業全系統、全產業鏈、全價值鏈,支撐工業智能化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選擇新興的以容器、微服務架構為代表的云原生技術作為底層技術架構是極佳的選擇。與虛擬化云相比,基于容器和Kubernetes的云原生解決方案具有簡化部署、多環境支持、快速啟動、服務編排、易于遷移等優勢。公有云平臺通過集成數據庫、消息、緩存、存儲等技術服務能力,并提供微服務開發框架和DevOps持續集成交付過程支撐,幫助企業應用更加敏捷、高效、平滑地上云。預計2023年,在企業不斷追求更高的效率、性價比和業務增長的背景下,多數工業企業將采用混合多云部署的方式,通過Kubernetes集群向本地數據中心和不同云服務商提供一致接口,使得應用程序遷移將更加方便,用戶可以按需在不同云之間進行動態資源調度。
趨勢8:低代碼平臺激活OT能力
工業APP開發迎來“多快好省”
工業APP開發需要基于大量OT知識,低代碼以其低門檻、高效率、易集成的特性,讓OT人員能夠深度參與到軟件開發工程中。低代碼平臺通過在后臺集成表單引擎、流程引擎、規則引擎等眾多引擎,助力前端用戶使用界面通過“拖拉拽”或可視化配置方式實現應用開發。統計數據顯示,低代碼平臺已經覆蓋了50%以上全球目標客戶,2022年市場營收額將達到74億美元,同比增長28.4%,超級自動化功能未來更將成為各低代碼開發工具之間差異化競爭重點。預計2023年,通過工業互聯網低代碼平臺和內置算法、模型和編譯器,可實現“人人都是程序員”,讓用戶工藝人員快速上手,進行“組態式”開發,即插即用,測試后快速作用于生產,及時發揮工業APP的價值,加快項目實施交付速度。
趨勢9:“5G+工業互聯網”走實走深
5G全連接工廠邁向規模構建
《“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推進方案》已收官,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不斷加深,賦能路徑愈發清晰。5G全連接工廠發展正當時,帶動5G技術和工業制造的深度融合,進一步加快“5G+工業互聯網”新技術新場景新模式向工業生產各領域各環節深度拓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首次提出打造5G全連接工廠。9月,工信部發布的《5G全連接工廠建設指南》把5G全連接工廠建設提升至戰略高度,為工廠發展提供了更智能的生產選擇,為行業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生產方式。隨著5GR17標準的凍結、工廠園區5G網絡覆蓋的加強和5G專網建設提速等,2023年產線級、車間級、工廠級等不同類型5G全連接工廠數量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趨勢10:政策引導和技術驅動雙發力
工業元宇宙加速布局
工業制造是元宇宙落地產業的“試驗田”,工業元宇宙是工業數字化新表現形式。主管部門和產業鏈正合力加快工業元宇宙產業相關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和前端研究,持續推動工業元宇宙領域技術發展和應用實踐。發布相關工業元宇宙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目前,全國已有8個省市和計劃單列市出臺元宇宙領域相關的政策,積極布局工業元宇宙的發展。工信部也正在積極開展元宇宙相關標準的預演,圍繞數字孿生、云計算、區塊鏈等元宇宙關鍵支撐技術,加快推進技術研發和創新,不斷加強工業元宇宙應用支撐能力,加速拓展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對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撐能力不斷增強。2023年,工業元宇宙產業生態將加快形成,企業級市場的應用將是工業元宇宙重要的場景,也是工業互聯網的下一步演進方向,企業層面將加速對工業元宇宙的布局的步伐。
來源:控制工程網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