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12月26日,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在“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2022年會暨廈門集成電路產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表示,雖然2022年中國設計企業數量的增速出現了近年來首次下降,但中國集成電路設計產業仍處于高速增長階段。2022全行業銷售額預計為5345.7億元,比2021年的4586.9億元增長16.5%。
數據來源: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
魏少軍認為,2022年中國集成電路設計行業呈現五大特點。
一是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是集成電路設計行業最強有力的支撐。今年,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在疫情不斷反復的情況下仍然取得了16.5%的增長,雖然該數據比前兩年有所回落,但仍然維持高速增長,其主要原因是中國龐大市場的強有力支撐。
二是全球缺芯現象提振了集成電路市場。此次全球缺芯持續的時間之長、影響范圍之大確實罕見。短期來看,缺芯會導致下游廠商加大訂貨,使得芯片設計企業的市場走向繁榮。但從長期看,此次缺芯對于全球供應體系的影響極其深遠,各國和地區對現狀的不滿和擔憂,并希望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
三是龍頭企業發展進入瓶頸期。今年十大芯片設計企業的發展乏善可陳,不僅增速大幅落后行業平均水平,甚至一些企業的發展出現倒退。企業的產品技術水平不夠高、研發投入不足、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管理層長期不穩定等都是造成企業發展遲緩的重要原因,還望引起產業界重視。
四是產業資源配置不合理。數量龐大的小微企業會繼續分散寶貴的產業資源。雖然在過去的幾年中,業內反復強調要加大產業的集中度、加大企業的兼并重組力度,但是收效甚微,小微企業的數量每年都在增加。事實上,這些小微企業通常在狹縫中求生存,活得非常痛苦,但仍不愿意被整合。這個問題亟須解決,否則不利于行業發展。
五是人才短缺成為制約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不僅缺乏領軍人才和骨干人才,甚至還缺乏一般的工程技術人才。主要原因是集成電路人才培養體系不適應產業的發展,兩者不能形成同頻共振。
對于集成電路產業面臨的問題和現狀,魏少軍提出了五點發展建議。
一是正確看待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的影響。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方面不要盲目樂觀,過于高估自身實力。另一方面也不要灰心喪氣,妄自菲薄。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已經取得了歷史性進步,但仍需要經過艱苦的奮斗后才能迎來曙光。
二是要積極推動“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健康發展”。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一個重要原因是背靠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而這也是全球都非常關注的大市場,這也使得此前中國半導體行業依靠全球化,讓國內集成電路用戶擁有全球采購和全球自愿配置的優勢,這也使得此前國產芯片的發展情況反而比較被動。因此,依托國內大循環,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思路。
數據來源: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
三是若想實現企業的安全發展,需要筑牢自己的底線。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起步,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崛起,習慣于資源的全球化配置,但是現在情況變了,全球化的步伐步履維艱,甚至停滯不前。在這種情況下,我國企業必須未雨綢繆,盡快調整策略,以確保自身供應鏈的安全。盡管國內企業的技術相對薄弱,產品的技術水平普遍低于國外競品,但這不能成為我國下游企業排斥本地供應商的理由。希望國內企業抓緊時間,打造一個圍繞自己企業的安全的供應鏈,做到防患未然,讓自己處于不敗之地。
四是企業需著力創新技術,降低對高精尖技術的依賴。設想,如果我國沒有辦法再使用最先進的工藝制程該怎么辦?在沒有最先進EDA工具的前提下,該如何實現一個高水平的設計?如今,不少設計業企業已經開始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對設計技術的重視前所未有。例如,此前人們把能做7nm設計作為高水平的標志,事實上,若能夠用14nm,甚至28nm的芯片做出7nm的產品性能,才是真正的“高手”。
五是以應用帶動產品創新,打造中國的產品標準和中國的產品體系。芯片設計業是產品的開發者,應該沉下心來,目光向內,從研究應用入手,強化自己的產品定義能力,從應用、設計、芯片等多個方面形成獨特的產品方案,打造自己的標準和方式,而這也是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獨有的優勢。
來源:中國電子報、電子信息產業網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