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能源與環境問題是制約世界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兩個突出問題。工業革命以來,石油、天然氣和煤碳等化石能源的消費劇增,生態環境保護壓力日趨增大,迫使世界各國必須認真考慮并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節能減排、綠色發展、開發利用各種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的發展戰略。
在工業,農業等多行業大幅度使用機器的社會背景下,解決能源的供需問題已經被當作發展中的關鍵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對新能源進行開發和研究。本文講述了新能源發展的行業概況。
(1)全球光伏產業呈現爆發性增長
太陽能屬于可再生能源的一種,具有儲量大、永久性、清潔無污染、可再生、就地可取等特點,因此成為目前人類所知可利用的最佳能源選擇。自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貝爾實驗室三位科學家研制成功單晶硅電池以來,光伏電池技術經過不斷改進與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一套完整而成熟的技術。隨著全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該技術得到了許多國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全球范圍內廣泛使用。尤其在二十一世紀,光伏產業以令世人驚嘆的速度向前發展。2000年至2016年間,全球累計裝機容量自1,250MW增至304,300MW,年復合增長率高達40.98%。
(2)光伏產業的格局從歐洲一枝獨秀發展為全球百家齊放
2000年,德國頒布《可再生能源法》(EEG),為德國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2004年,德國對《可再生能源法》進行首次修訂,大幅提高了光伏電站標桿電價的水平,收益率的突升使得資本涌入,帶動了德國光伏產業快速發展,并引領了全球光伏數十年。2000年至2012年,以德國、意大利、西班牙三國為代表的歐洲區域成為全球光伏裝機需求的核心地區。
受2011年末歐債危機爆發的影響,以德國、意大利為代表的歐盟各國迅速削減補貼,歐洲需求迅速萎縮,全球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增速放緩,光伏產業陷入低谷。2013年,中國以國務院24號文為代表的光伏產業支持政策密集出臺,配套措施迅速落實,中國因此掀起光伏裝機熱潮。日本也于2013年出臺力度空前的光伏發電補貼政策,全球光伏市場迅速升溫,光伏產業從依賴歐洲市場向全球化邁進。自2013年以后,中國、日本、美國三國接過了歐洲的接力棒,成為全球光伏裝機的主要增長區域,市場份額持續攀升。
2016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約73GW,其中中國34.54GW、美國14.1GW、日本8.6GW、歐洲6.9GW、印度4GW。歐洲等傳統市場的份額逐步向中國、美國、印度等市場轉移,一批新興市場,如印度、南非、智利正在加速發展。海外新興市場的崛起使得光伏產業從依賴歐洲市場向全球化邁進。
(3)中國光伏產業幾經曲折,目前已經形成成熟且有競爭力的光伏產業鏈,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中國光伏制造業在歐洲光伏裝機量快速增長的背景下,迅速形成規模。
2003年至2007年間,我國光伏產業的平均增長率達到190%。2007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設備生產國。中國光伏產業產能巨大,但“兩頭在外”即太陽能級高純度多晶硅原料依賴國外市場供應,而生產的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產品嚴重依賴國外消費市場的狀況為行業快速發展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光伏電站融資困難,歐洲需求減退,中國的光伏制造業遭到重挫,產品價格迅速下跌。2009~2010年期間,在全球市場回暖及國家4萬億元救市政策的刺激下,中國掀起了新一輪光伏產業投資熱潮。2011年末受歐債危機爆發影響,歐洲需求迅速萎縮,全球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增速放緩。而上一階段的投資熱潮導致我國光伏制造業產能增長過快,中國光伏制造業陷入嚴重的階段性產能過剩,產品價格大幅下滑,世界貿易保護主義興起,我國光伏企業遭受歐美“雙反”調查。中國光伏制造業再次經歷挫折,幾乎陷入全行業虧損。中國光伏產業自2011年下半年開始陷入低谷。2013年,受益于日本、中國相繼出臺的產業扶持政策,以及中歐光伏產品貿易糾紛的緩解,中國掀起光伏裝機熱潮,帶動光伏產品價格開始回升,光伏產業在2013年下半年開始回暖。2013年至2016年,中國連續四年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世界排名第一,2016年新增裝機容量34.54GW,同比增長126.31%,占全球新增裝機總量市場份額由2008年的0.60%增長到2016年的45.65%,累計裝機容量在2016年末達到77.42GW,繼2015年超越德國之后繼續保持世界第一。
中國光伏產業經過市場洗牌,產業升級,產業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2016年,中國光伏產業總產值達到3,360億元,同比增長27%,整體運行狀況良好,產業規模持續擴大。2016年,我國多晶硅產量19.4萬噸,占全球總產量37萬噸的52.43%;硅片產量63GW,占全球總產量69GW的91.30%;太陽能電池產量49GW,占全球總產量69GW的71.01%;電池組件產量達到53GW,占全球總產量72GW的73.61%,產業鏈各環節生產規模全球占比均超過50%,繼續位居全球首位。2016年,我國多晶硅進口約13.6萬噸1,多晶硅自給率已超過50%;光伏電池組件出口約21.3GW2,國內新增光伏裝機容量約34.54GW3,光伏電池組件產量的自我消化率已經超過50%,中國光伏“兩頭在外”的局面得到大幅度的改善。中國光伏制造的大部分關鍵設備已實現本土化并逐步推行智能制造,在世界上處于領先水平。
同時,中國光伏產品出口面對的國際光伏市場格局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國光伏的國際市場已從發達國家延伸到發展中國家,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市場的多元化發展態勢明顯增強,市場范圍已經遍及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其中中國、日本、印度、韓國、泰國、菲律賓、巴基斯坦、土耳其、東南亞、拉丁美洲、中東和北美均出現了較快增長;全球光伏應用市場的重心已從歐洲市場轉移至中、美、日等市場,中、美、日、英市場合計已占據了全球市場的70%左右;新興市場如印度、拉丁美洲諸國及中東地區則亮點紛呈。歐洲市場已從十年前占中國出口市場的70%以上,下降到2015年的20%以下,亞洲市場快速成長并在2016年占比超過了50%。中國光伏產業歷經曲折,在各項政府扶持政策的推動下,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產業結構調整,產品持續升級,重新發掘國內外市場,建立了完整的產業鏈,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國際競爭力繼續鞏固和增強,確立了全球領先地位。
當前的新能源的投資和發展環境都處于良好發展的狀態,而它在發展過程中需要的技術革新技術也需要我們企業和國家的共同支持和努力。
本文由五度數科整理,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