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產業鏈圖譜 | 人工智能產業鏈圖譜_人工智能產業鏈全景圖】
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工信部舉行“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工業和信息化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經濟思想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動工業和信息化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
7月26日,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首場發布會舉行,主題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夯實實體經濟根基”,介紹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情況。
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任愛光在發布會上表示,工信部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以促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重點開展了3方面工作。
一、推進技術創新攻關,以人工智能創新任務揭榜掛帥為抓手,發現和培育優秀企業,競爭產出一批優秀產品,聯合國家藥監局開展人工智能醫療器械專題揭榜工作,調動行業資源和積極性,構建研發-產業-應用“快車道”。組建智能傳感器、智能網聯汽車等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強共性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鼓勵高校、企業組成聯合體開展協同創新。
二、促進賦能應用落地,批復建設8個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部省協同打造人工智能創新發展高地。加強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不斷提升產業服務能力。積極挖掘并開放一批應用場景,以用促研推動智能技術產品落地應用與迭代。組織開展AI精準賦能中小企業活動,編制《人工智能賦能中小企業技術產品供需目錄》,促進智能化轉型。
三、打造融通產業生態,建設一批5G基站、工業互聯網平臺、算力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支持建設并開放行業數據集,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引導鼓勵國內開發框架開源開放,推動建立軟硬一體、上下游聯動的產業生態體系。強化標準引領,加強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組織編制《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30項智能制造國家標準。
任愛光表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國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取得積極進展。一是傳統行業轉型升級不斷加速,培育成長出一批傳統行業+AI的典型企業,推廣應用一批智能化升級的典型案例,導出形成AI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新模式、新方法。智能制造領域,智能技術的應用極大提升了產品檢測效率和設備利用效率。智慧醫療領域,智能技術有效減輕醫護人員工作壓力,提高醫療裝備的診斷準確性與服務便捷性,目前,國內已獲批40余張AI影像醫療器械三類證。二是智能產業實力持續提升。據測算,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企業數量超過3000家。智能芯片、開源框架等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要突破,智能芯片、終端、機器人等標志性產品的創新能力持續增強。三是新型基礎設施布局逐步完善,通過以建帶用、以用促建,截至6月底,已建成5G基站170萬個,培育大型工業互聯網平臺150家、連接工業設備超過7800萬臺(套)。全國建成多個算力中心、數據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行業數據集建設數量與質量不斷提升。
下一步,工信部將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先導區作用,通過揭榜掛帥等手段,加速推動人工智能在制造、交通、醫療、教育、金融等領域融合應用,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示范推廣。
來源:中國電子報、電子信息產業網 作者:張依依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