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收錄專題 | 智能駕駛/自動駕駛行業現狀、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
隨著自動駕駛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L3及以上高級自動駕駛對環境感知精準度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激光雷達傳感器技術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
由于傳統的毫米波雷達存在測高能力低、角度分辨率低、測速慢等問題,很難滿足于行業新需求。因此,4D成像雷達應運而生,它能在普通毫米波雷達的基礎上,增加了對目標高度維度數據的探測和解析,從而能夠實現距離、方位、高度以及速度四個維度的信息感知。
據預計,到2023年,僅在中國乘用車前裝市場,4D成像雷達的搭載量將有機會突破百萬顆,到2025年占全部前向毫米波雷達的比重有望超過40%。
不僅如此,4D成像毫米波雷達價格普遍在100~150美元之間,相當于激光雷達價格的十分之一。從中短期來看,4D成像毫米波雷達存在著明顯的成本優勢。不過之前華為曾公開表示,未來計劃將激光雷達的成本降低至200美元,甚至是100美元。如果按此發展,未來4D成像毫米波雷達的成本與激光雷達不會相差太大,即便有優勢也不會很明顯。
但也有行業觀點認為,從綜合性能與成本來看,4D成像毫米波雷達會在L3級自動駕駛、無人自主泊車等場景下,將迅速占據重要地位。
在汽車領域,自動駕駛是汽車智能化發展的最終方向。2022年是自動駕駛的高光之年,同樣也是乘用車4D成像應用和市場進入快速發展之年。
目前在資本市場,已有多個巨頭布局4D成像雷達產品。
今年,木牛攜第三代車規級4D成像雷達I79回歸國內,此款成像雷達適用于乘用車高速自動駕駛場景,將用五年的成像雷達落地經驗助力國內的乘用車高級別智能駕駛市場。
1月,專注于毫米波雷達技術的高科技企業德心智能科技(常州)有限公司與美國數字雷達技術領導企業Uhnder建立合作,使用4D成像芯片完成12TX、16RX的4D點云成像毫米波雷達產品,推動雷達傳感器技術的快速發展。
2月,自動駕駛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上海幾何伙伴智能駕駛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新一輪戰略融資,此輪融資由博世旗下市場化投資平臺博原資本獨家投資。鑒于4D毫米波成像雷達之發展前景以及公司自身持續取得的進展,幾何伙伴此前便為多方資本所看好。
毫米波雷達正在向4D成像時代邁進,隨著成像雷達芯片的豐富,汽車智能化之路又多了“芯”選擇,同時也將為接下來的成像雷達產品鋪上創新之路。
文章來源:智能制造網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