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受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和國際地緣政治沖突等因素影響,4月30日出爐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降至47.4%,部分行業增速回落明顯,需進一步加大各項助企紓困政策力度,提振市場主體發展信心。
統計數據顯示,4月份,產需兩端降幅加大。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44.4%和42.6%,比上月下降5.1和6.2個百分點,企業生產明顯下降,市場需求繼續走低。
專家表示:“4月份,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繼續下降,產成品庫存指數升至近年高點,不少企業反映物流運輸困難加大,甚至出現主要原材料和關鍵零部件供應困難、產成品銷售不暢、庫存積壓等情況,上下游相關企業生產經營均受到較大影響。”
企業調查顯示,4月份反映物流成本高的企業比重較上月大幅上升10.4個百分點至53.4%。從業人員指數為47.2%,較上月下降1.4個百分點,降幅明顯。
從行業PMI來看,短期因素對制造業產業鏈中上游行業的影響較為突出。專家分析,4月份,長三角等多個地區內疫情散發,這部分地區是國內裝備制造業重鎮,受疫情影響,裝備制造業增速明顯放緩。上游基礎原材料行業增速也因市場需求收縮和大宗商品價格上升而回調。
4月份,裝備制造業PMI較上月下降3.7個百分點至45.8%,基礎原材料行業PMI較上月下降2.2個百分點至47.3%,兩大行業的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有明顯下降。
此外,由于國內疫情和地緣政治沖突的不確定性較大,企業對后市預期也繼續轉弱,4月份,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較上月下降2.4個百分點至53.3%。
不過,作為經濟運行先行指標,4月份制造業PMI雖繼續回落,但仍徘徊在50%的“榮枯線”附近,且有部分行業運行總體平穩。
高技術制造業和消費品制造業相對穩定
4月份,雖然短期因素影響較大,但高技術制造業繼續發揮較好抵御疫情風險能力,實現持穩運行。高技術制造業PMI為50.1%,雖較上月小幅下降0.3個百分點,但仍保持在50%以上,其生產指數較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顯示高技術制造業產品供給穩定回升。
“各級政府積極落實生活物資保障工作,重點保障疫情地區物資穩定,促進相關物資產銷銜接,消費品制造業保持相對穩定運行。”專家表示,4月份,消費品制造業PMI為48.4%,雖較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但較制造業PMI高出1個百分點。
中小型企業穩定性有所鞏固
4月份,雖然短期因素影響持續存在,但在各級政府積極施策保市場主體,尤其是切實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帶動下,中小企業的穩定性有所鞏固。
4月份,中型企業PMI和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7.5%和45.6%,均較上月下降1個百分點,但降幅低于制造業PMI,且中小型企業的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降幅也都低于制造業整體的供需指數降幅。
展望后勢,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經濟總體景氣水平繼續回落,中小企業經營壓力加大,仍需持續發力鞏固經濟恢復基礎。
4月2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要穩住市場主體,對受疫情嚴重沖擊的行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實施一攬子紓困幫扶政策。
記者了解到,針對企業在生產運營中出現的困難挑戰,多地多部門正積極采取政策舉措,加大已出臺政策落實力度,促進經濟持續平穩增長。
針對部分物流受阻,對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和暢通帶來壓力,工信部正完善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白名單”制度,建立汽車、集成電路等重點產業鏈龍頭企業日調度機制,并加強部門聯動和政策協同,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物流運輸中的問題訴求,努力做到“原料運得進、產品運得出”。
“必須抓緊完善疫情防控和穩增長的一攬子措施,群策群力,盡快在廣大人民的豐富實踐中找到最優解,及早消除疫情對穩增長、保民生大局的沖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說。
隨著我國持續壓實疫情防控措施,進一步落實貨運物流保通保暢部署,充分實施能源保供增供舉措,短期因素的影響將逐漸弱化,經濟有較快恢復的基礎。而且隨著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穩步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設的全面加強,后市經濟具備更強的回穩動力和更大的回升空間。
來源:控制工程網所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