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一、 可穿戴設備產業鏈上下游概述:
我國智能可穿戴設備產業鏈由上游的軟硬件供應商(原材料、零部件、軟件)、中游市場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廠商及下游的銷售渠道三部分組成。
1、上游:軟硬件供應商(原材料、零部件、軟件)
原材料:不銹鋼、藍寶石、合金鋁、玻璃基板、氟橡膠、硅膠、夜光材料
零部件:電池、芯片、傳感器、LCD顯示器、OLED顯示器、天線、墨水屏幕,供應商有:歐姆龍、海思、中芯國際、三星、紫光、聯發科技…等。
軟件:云平臺、操作平臺、語音控制與交互系統,供應商有:阿里云、百度云、安卓…等。
2、中游:智能可穿戴設備廠商
可穿戴設備:智能手表、智能手環、VR頭顯、AR頭顯、耳戴設備、智能服裝、智能鞋、智能戒指、智能項鏈,供應商有小米、華為、蘋果、耐克、愛普生、索尼…等。
3、下游:銷售渠道
銷售渠道:電商平臺、商超、專賣店,線上銷售終端有淘寶網、小米、京東、蘋果、華為…等,線下銷售終端包括品牌專賣店、零售店、商超、運營商(電信、移動)…等。
二、 可穿戴設備行業發展現狀:
1、上游:軟硬件供應商(原材料、零部件、軟件)
我國智能可穿戴設備上游參與者主要是硬件和軟件的供應商,硬件設備種類多樣,市場較分散。在盈利結構方面,目前可穿戴設備的大部分盈利仍保留在硬件制造商手中,而基于智能終端產品的服務商只獲得了其中很小一部分。數據顯示,可穿戴設約75%的利潤將被硬件廠商獲得;其余約25%的利潤將被半導體廠商和各種服務廠商瓜分,其中半導體廠商獲得約3%左右,提供移動商務等服務的廠商獲得約18%左右,提供數據分析和消費者服務的廠商將獲得約4%左右。上游基礎硬件設備的價格的變動,直接影響中游企業采購成本與利潤空間。在電子科技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上游供應商保持較高的技術水平是搶占原材料與零件市場占有率的關鍵因素之一。
2、中游:智能可穿戴設備廠商
智能手表:華為、蘋果、三星、小天才、盈趣科技、一加、小米、努比亞、Fitbit、boAt
智能手環:小米、華為、索尼、奇虎360、oppo、Fitbit、佳明、一加、三星、boAt
智能眼鏡:微軟、愛普生、谷歌、ODG、RECONJET、華為、雷柏、亞馬遜、海倫凱勒、韶音
智能耳機:華為、蘋果、Beats、JBL、索尼、聯想、魅族、小米、努比亞、一加、OPPO、VIVO、谷歌、摩托羅拉、諾基亞、三星
智能服飾、鞋:耐克、咕咚、小米、喬丹、360度
AR/VR/MR頭戴式一體機:3Glasses、大鵬VR、HTC、華為、影目科技、愛奇藝、小米、MAD Gaze、MOLO、Nreal、Pico、谷歌、微軟、三星、Vuzix、Oculus
3、下游:銷售渠道
我國智能可穿戴設備產業鏈的下游主要涉及線上和線下的終端銷售渠道,目前線上渠道的市場份額占比高達70%;同時,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在教育教學、體育運動以及軍事等領域的應用也在不斷深化。
1、在體育領域,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應用顛覆了職業體育訓練的傳統訓練模式,體育可穿戴設備可以利用其數據監測功能為用戶提供更加專業的差異化方案。體育可穿戴設備通過軌跡數據、距離數據分析監測運動員的體能表現,跟蹤體育選手心率等指標、分析其身體、康復狀況和睡眠情況,體育智能可穿戴式設備可以根據客觀的數據分析制定訓練計劃。
2、在教育領域,智能可穿戴設備為教育教學及學生的成長提供幫助。第一,智能可穿戴設備可以收集學生的健康數據、心理數據,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變化判斷學生行為的合理性,與學生進行實時溝通及反饋,以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及教學效果。第二,智能可穿戴設備可以幫助學生隨時查找教學資源和學習內容,且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第三,學生所佩戴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多為智能手表,其定位及數據傳輸功能可以幫助家長獲取學生的地理位置,保障學生安全。智能可穿戴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不斷深入,將推動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持續擴容。
3、在軍事領域,智能可穿戴設備在軍事領域的應用主要包括作戰指揮、日常監管等。智能頭盔和智能眼鏡是軍用智能可穿戴設備的代表,通常用于軍方的作戰指揮。軍用智能可穿戴設備支持探測目標的武器瞄準、數據顯示、態勢感知等多種作戰功能,并對軍方監測范圍內的目標進行位置判定、身份認證、敵我識別。
三、 可穿戴設備行業市場格局
近年來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也在逐漸改變,對于電子產品智能化、便攜化、功能集成化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并且疊加以藍牙5.0為代表的無線技術、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可穿戴行業迅速發展起來。2014年三星發布了第一款可穿戴設備,之后蘋果開始進軍可穿戴設備行業,全球可穿戴行業開始進入快速成長期,我國可穿戴設備行業初期發展以技術跟隨為主,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對于便攜式可穿戴設備的需求迅速增大,我國可穿戴行業近五年的市場規模增長非常迅速,市場滲透率不斷提高,誕生了華為、小米、步步高等自主品牌。
2015年我國可穿戴行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市場出貨量僅有2467萬臺,之后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對于便攜式可穿戴設備的需求迅速增大,從2017年起我國可穿戴行業進入快速增長期,市場滲透率不斷提高,誕生了華為、小米、步步高等自主品牌,截至2019年我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到了9861萬臺,年平均復合增長率CAGR高達41.4%。2016-2020年我國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由147.9億元增至559.2億元,從出貨量來看,2019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9924萬臺。
得益于政策環境、經濟環境、及社會環境的支持,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在過去幾年內呈現井噴之勢發展。伴隨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居民的購買力逐漸增強,良好的經濟環境推動了中國智能可穿戴產品的普及。由于居民對于健康的關注意識不斷提升,以及行業技術的不斷優化創新,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未來還會有良好的市場增長空間,未來可期:預計到2025年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441.6億元,復合增長率達約17.9%。
【五度易鏈】管理平臺致力于通過繪制產業鏈全景圖,明確精準招商路徑,研究產業鏈各個環節的企業分布情況。依據產業鏈現狀,分析重點產品上下游及配套環節,摸清家底,剖析產業鏈、提取價值鏈,變“地毯式招商”為“地圖式招商”。
注:此文我國可穿戴設備產業鏈市場剖析未涉及醫療健康市場
智能可穿戴設備是指人體可直接穿戴的,在生物傳感技術、無線通信技術與智能分析軟件支持下實現用戶交互、人體健康監測、生活娛樂等功能的智能設備。可穿戴設備屬于便攜式設備,主要包括智能手表、TWS、智能手環、智能眼鏡等產品,廣泛應用于娛樂、運動、健康、醫療等領域。
本文為我公司原創,歡迎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