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今年,MCU是全球缺芯潮的重災區。數據顯示, 11月芯片整體交付周期已經達到22.3周,其中,MCU和電源管理芯片是交期增長最明顯的芯片品類。瑞薩、意法半導體、恩智浦等海外七大MCU廠商占據全球超過了80%的市場份額。
在這種趨勢下,國內客戶采用本土廠商MCU產品的意愿有所提升。“今年確實有很多整車廠或者零部件廠家,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窗口,這個窗口對于國產MCU廠家來說是很大的機遇。” 復旦微電力電子事業部技術市場經理王超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說。
七大MCU廠商占全球八成份額
MCU是市場集中度較高的產業,且應用領域越高端,市場集中度就越高。民生證券研報顯示,中國 MCU 市場占全球比例為 23%,但瑞薩、意法半導體、恩智浦等海外七大MCU巨頭占據超過了80%的市場份額。在高端市場,國內MCU尤其呈現出市場空間大但自給率低的發展格局。就高端產品汽車 MCU 而言,海外巨頭市占率超過 95%。
高端MCU是一個不易突圍的市場,對此,從電表MCU走向超低功耗和工業級MCU,再進入車用MCU的復旦微電子深有體會。12月8日,復旦微電子發布了首款車用MCU產品,應用領域包括雨刮器、車窗、座椅位置、車頂等。復旦微電力電子事業部技術市場經理王超向《中國電子報》記者指出,車用MCU市場壁壘高,體現在技術指標、生產體系、供應鏈等多個維度。在技術上,汽車行業里有很多對于穩定性、安全性、可靠性、長壽命等,方方面面指標的要求。在生產方面,車用MCU要符合安全制造流程規范。而供應鏈的突圍也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
換句話說,MCU是一個供應鏈非常穩定的產業,越是高端領域,客戶對于供應商的更換就越謹慎。
“相對中低端MCU市場,中高端應用領域較為保守,在核心元器件的替換上非常謹慎,在產品的導入上也有一個較長的時間窗口,是前期投入較大的領域。本土MCU要在高端市場達到一定比例的供給量,需要廠家花費較大時間和精力,并保持足夠的耐心。”復旦微電子電力電子事業部技術市場總監梁磊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
相比海外MCU頭部企業,國內企業入局較晚,在技術、人才和供應鏈管理上還存在差距,這些都為國內企業沖擊高端MCU市場帶來了挑戰。
“通過中低端應用來建立產品線,獲得收入和技術積累,經營客戶關系,打造長期穩定的供應鏈是MCU廠商的必修課,整個產業需要長期的磨合來完善自己的銷售、研發和供應體系,這是難以一蹴而就的。我們一些國內廠商和國際大廠的差距,也正體現在這種日積月累的對技術的打磨、對市場的理解、對長期供應鏈的有效管理之上。”安謀科技產品總監陳江杉向《中國電子報》指出。
國產MCU向中高端市場發起沖擊
MCU是全球缺芯潮的重災區。數據顯示,11月芯片整體交付時間達到22.3周,其中以電源管理芯片和MCU的交期延長最為嚴重。在這種趨勢下,國內客戶采用本土芯片廠商MCU產品的意愿有所提升。
“今年確實有很多車企或者零部件廠家,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窗口,這個窗口對于國產MCU廠家來說是很大的機遇,但機遇往往和挑戰并存的。我們怎么能在這樣的時間窗口里面,把產品做出來,并且順利上車,通過客戶的驗證測試,再包括未來用什么樣的產品去繼續提升或者提高占有率,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王超說。
雖然供應鏈的窗口期已經開啟,但高端MCU有著更嚴格的技術指標,也對本土廠商的開發能力、技術應用、內部研發和管理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高端市場的應用幾乎集中在具有32位數據處理能力的MCU以及SoC, 其主頻更高、內存更大、資源更多、功耗更低,工藝制程更加先進。因為MCU要處理大量數據,連接眾多的外部設備,比如無線模塊,傳感器等,甚至需要多核MCU的協同。”航順芯片產品經理陳水平向《中國電子報》記者指出。
目前,本土MCU廠商已經向中高端領域市場發起沖擊。兆易創新在投資者關系活動中表示,公司最新的車規MCU 產品很快會流片回來,目前公司 MCU 產品在汽車、工業領域占比有較大成長,公司 MCU 產品在對性能、可靠性有高要求的領域及應用場景(包括大家電)預計將持續成長,市場需求旺盛。國民技術的32位通用安全MCU已經批量應用于工業機器人、工業無人飛行器、汽車電子等領域。
除了更高的技術規格,AIOT、車規、工控等高端市場也是最先與智能技術觸電的領域。這也意味著本土廠商要進入高端市場并具備競爭力,需要率先搶占智能技術的風口。
陳江杉向記者表示,更智能、更安全、更可靠已經成為IoT設備未來的技術趨勢,MCU作為IoT設備的核心,也需要順應這個趨勢。首先是更新的工藝節點。當前MCU制造主要停留在40nm甚至更老的工藝節點上,但是有越來越多的廠商在積極布局28nm、22nm甚至16nm。二是更高的主頻和每單位主頻的計算能力,特別是數字信號處理的能力。未來MCU將承擔越來越多的本地計算能力,同時也要兼顧面積和功耗的限制。三是更安全的平臺架構,來保證萬物互聯時代的信息安全。四是豐富的接口、存儲技術以支持更多樣化的IoT應用。五是更高的可靠性以滿足工業領域和自動駕駛的需求。
企業要對市場有一定預判和前瞻
進軍高端市場,一方面需要MCU企業持續進行產品的研發投入,另外一方面也要緊密貼合市場,從合作開發、配合驗證、軟件配套、售后服務等維度,全流程適配本地客戶的需求。
“高端市場門檻較高,客戶在MCU的導入上也非常謹慎。作為本土MCU,我們需要在前期加大投入,了解客戶端的實際需求,將自身產品打磨好,配合好終端客戶的驗證導入。同時也要做好配套的生態系統。針對高端領域,單純的硬件只是第一步,配套的軟性也需要花投入足夠的人力資源來完善。”梁磊表示。
當前,越來越多的本土MCU企業正在將客戶需求體現在產品規劃和研發中。
“我們會在產品定義的前期,做相當充分的行業調研,結合當下企業、行業標桿客戶對于器件的性能指標和參數要求,來定義和設計產品,適配市場的需求來進行相應的改變。”王超說,“我們有一部分的工作是與車企共同探討和定義的。比如,未來的產品要做成什么樣子,未來的產品的定位是什么,在本地化的產品定義服務上能給行業和客戶帶來什么樣的幫助等等。”
在對下一代產品的規劃和定義上,也需要企業對市場有一定的預判和前瞻,抓住增長機遇。
“進軍高端領域,是每一個MCU企業的為之努力的方向。未來2年內,我們會推出更多的高端芯片,主要集中在AI圖像識別、邊沿算法、多核處理、內置無線等應用,這需要更多的高端人才、更充足的資金籌備,以及對市場產品應用的前瞻性。” 陳水平表示。
作為MCU的IP供應商,安謀科技希望基于技術生態支持本地MCU企業走向高端化市場的同時,也支持企業更好地參與全球生態與國際市場。
“國內MCU企業進軍高端領域,技術、客戶、生產、生態等各個方面的日積月累非常重要。國內MCU廠商通過安謀科技獲得我們自研 IP以及Arm IP授權的方式,可以得到整個Arm生態系統的支持。” 陳江杉說,“在下一代產品定義中,我們判斷更高的算力密度、信息安全和可靠性將成為IoT設備未來的技術趨勢,在堅持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的產品技術路線的前提下,我們開始著手解決計算密度、信息安全和功能安全問題。同時,這一代產品也將全球銷售,保證我們的客戶能夠與全球生態同步接軌,積極參與到國際市場競爭中去。”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