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近年來,外形時尚靚麗,性價比很高又可以助力節能減排的新能源汽車,正在加速駛入千家萬戶,逐漸成為廣大消費者的購車新風尚。
一直以來我國都是新能源汽車產銷大國。在“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目標的推動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交出了產銷兩旺的成績單,目前正在加速駛入發展“快車道”。自2015年至今,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經連續6年位居全球第一,本土品牌迅速崛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11月,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依舊旺盛,1—11月累計銷量滲透率提升至12.7%。
圖片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產銷規模雙提升
“新能源汽車不僅性價比高,還是節能減碳的‘小幫手’!”當《中國電子報》記者向一位新能源汽車車主詢問其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感受時,該車主對他駕駛的新能源汽車稱贊有加。北汽藍谷相關負責人也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達了對新能源汽車助力“雙碳”的認可:“對于高排放的交通運輸行業而言,碳排放量仍有上漲趨勢。因此,加速汽車的新能源化,是交通運輸行業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舉措。”
“新能源汽車是信息技術與制造體系的全面融合,是產業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新動能的重要支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如是說。
由于能夠滿足用戶綠色消費新需求,并且適應產業升級發展新趨勢,新能源汽車在市場中不斷受到熱捧。在旺盛市場需求的強力助推下,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進入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銷售規模非常可觀,呈現出產銷規模雙提升的良好勢頭,市場滲透率同樣位居高位。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信息稱,今年1—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02.3萬輛和299.0萬輛,同比均增長1.7倍,市場滲透率為12.7%。分車型看,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0.4萬輛和246.6萬輛,同比增長1.8倍和1.7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1.7萬輛和52.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3倍和1.4倍;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150輛和1100輛,同比分別增長23.0%和16.0%。
根據2021年初公布的數據,總體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經連續六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計推廣超過700萬輛,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根據乘聯會公布的數據,中國乘用車純電動車的出口實現強勢增長,今年第四季度的汽車出口已經占到出口總量的24%,呈現良好增長態勢,插電混動的出口也有一定增量。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今年主力新能源乘用車出口強勢增長,中國新能源車的世界競爭力大幅提升。
產銷兩旺的良好市場態勢表明,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充滿無限機遇。在這片肥沃的市場“土壤”中,不少具備代表性的本土品牌得以孕育,并在各種要素的“滋養”下茁壯成長。
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引領者,比亞迪在動力電池、超級混動、IGBT等核心技術上的亮眼成果一直備受市場矚目。得益于核心技術領域的超前布局和持續深耕,今年前11個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50.98萬輛,同比增幅達216.97%。
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中車時代電動已完成了集元器件、三電系統、整車制造、充電系統、運營管理平臺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布局,成為國內唯一集電動汽車整車、動力系統總成、關鍵部件為一體的新能源汽車企業。
技術研發“快馬加鞭”
市場數據飛速增長與各大本土品牌紛紛崛起的背后,其實是“快馬加鞭”的技術研發。現階段,在創新工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質量發展專項等支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和產業鏈不斷迭代優化,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接近270瓦時/公斤、售價0.7元/瓦時以下,分別較2012年提高2倍以上、下降80%以上。
今年以來,與新能源汽車有關的技術創新成果更是集中出爐。2021年7月,寧德時代在線上發布會中公布了第一代鈉離子電池的具體情況。根據介紹,鈉離子電池15分鐘即可充滿80%,具備耐低溫特性,電池能量密度超過160瓦時/公斤并取得產業化突破。
2021年8月,廣汽埃安正式對外發布了能夠實現“充電5分鐘,續航200公里”的超倍速電池技術和全球充電功率最高的A480超充樁,新能源汽車快充技術實現了充電5分鐘續航增加200公里。
與此同時,為了提高動力電池的安全水平,企業們紛紛扎堆研發了“不起火”電池。在2021年CIBF電池展上,中航鋰電開發的高能量密度三元電池系統不起火技術及產品首次亮相。依靠領先突破的電芯技術、可靠穩定的結構設計、精準高效的熱管理技術,電池熱失控難題得以解決,進一步提升了電池的安全性及性能,同時延長了電池的使用壽命。
除此之外,長城汽車、嵐圖汽車、極氪汽車、廣汽埃安、寧德時代、蜂巢能源、欣旺達、比亞迪等多家車企和動力電池廠商均推出了“不起火”的電池方案,多家企業推出了不會“熱擴散”的電池包,為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安全保駕護航。
圖為新能源汽車生產制造產線
產業發展動力不竭
進入到2021年以來,一組組亮眼的數據與案例證明,我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交出了一份產銷兩旺的成績單,技術研發也取得了一定進展與突破。從這份表現出色的成績單中不難看出,相對于全球各國,我國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已經占據了領先優勢。
產業發展,規劃先行。中國是較早明確將發展新能源汽車上升為國家戰略的經濟體之一,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長足進步離不開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2012年6月,國務院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提出要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動汽車動力系統電動化轉型。2013年11月,國務院批復建立由工信部牽頭、20個部門參加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明確了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和推進機制。在這一階段里,有關部門先后推出了近60項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各地方政府結合自身實際出臺了500多項配套政策,行業企業也紛紛加大研發投入、加快創新步伐,共同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2020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20%左右”的產業發展目標,為產業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當前,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應用正在全面加緊推動。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工信部等四部門開展2021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促進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引導農村居民綠色出行,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2021年繪就了絢麗的藍圖。未來,在市場驅動與政策支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推廣與應用還將繼續遍地開花,書寫出更多精彩的篇章。
來源:中國電子報、電子信息產業網 作者:張依依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