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10月22日2版
在全球高度關注發展低碳經濟的長期語境下,汽車行業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系統性變革,站在新的歷史交匯點上,汽車產業加速向電動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與此同時,借力雙循環、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的東風,國內也涌現出一批優秀的上下游產業鏈,帶動全行業呈現出高質量發展的整體趨勢。
數據顯示,今年初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屢創新高,9月份的銷量更是再次刷新單月歷史紀錄。但伴隨新能源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純電動汽車在實際使用中的矛盾也變得愈發凸顯,無論是國慶期間高速公路上“一樁難求”的充電尷尬,還是“夏天不敢開空調”、“冬天不敢開暖風”的續航焦慮,都將電動車與充電效率匹配較低的難題拉到大眾面前。
保障民眾公路出行,是公共服務的重要一環。事實上,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我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迅猛,已形成全球最大規模的充電設施網絡。但從整體來看,世界范圍內針對新能源汽車的配套體系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尤其是現階段純電汽車充電時長和續航提升的實際成效,難以完全滿足民眾所需。
業內專家表示,在新能源汽車高速成長的過程中,遇到階段性難題在所難免,只要相關部門從規劃上統籌,在繼續加大建設力度的同時,不斷改善充電體系建設,同時優化產業布局,提升技術創新水平,就不會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產生長期影響。
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走高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汽車走進了千家萬戶。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開始添置第二、第三輛汽車,成為“多車家庭”。
數據顯示,如今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受到國內消費者的青睞,相關市場的銷量始終持續保持高位增長。今年1—9月,生產企業新能源汽車銷量215.7萬輛,同比增長1.9倍,占生產企業新車銷量的11.6%。
行業分析師李姝鈺表示,清潔能源、綠色能源、可持續發展是全球所有國家未來能源發展的宗旨。其中,作為實現交通出行領域碳減排的重要戰略措施,合理化調整汽車產品結構、發展新能源汽車,可有效緩解能源和環境壓力,也由此拉開了全球汽車市場邁入產業轉型調整的序幕。
近年來,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推動力度不斷加碼,利好政策密集落地,快速成長的中國市場和日漸崛起的汽車工業為中國車企發展帶來機遇。受益于產品研發能力的不斷增強、核心技術的長期積累和質量水平的穩步提高,國內高質量新能源汽車產品層出不窮,民族汽車品牌價值和影響力加速形成,消費者信心大幅提振。
10月12日,中國質量協會發布《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用戶滿意度指數》測評結果。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用戶滿意度指數為80分(滿分100分),與燃油汽車持平。其中,純電動汽車用戶滿意度指數為80分,再創歷史新高,同比提高2分,連續6年增長。李姝鈺認為,在傳統汽車生產商和造車新勢力的積極探索下,新能源汽車對傳統汽車的比較優勢逐漸擴大,得到廣大用戶認可,將進一步帶動整個行業發展的信心與良好發展氛圍,對促進我國整個汽車行業的轉型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排隊充電引關注
對于純電動車車主,或者有購買意愿的潛在車主而言,“里程焦慮”是始終繞不開的現實話題。有多名新能源車主反映,現實中,新能源車的實際續航和充能便利性還不能與傳統燃油車比肩,尤其是在冬季,純電動汽車電池續航大幅“縮水”問題也十分突出。此外,城市里充電樁分布不合理、接口標準不統一、利用率較低、監管維護不到位也都是常見的現象。
數據顯示,今年10月1日,國內高速公路充電設施充電量達到142.92萬千瓦時,接近平時日充電量的4倍,創歷史新高。據了解,多數高公路服務區設有4—6個充電樁,以1小時的充電時間估算,若每個充電樁前有三輛汽車排隊,完成一次充電大概耗時4個小時左右,長時間的等待讓充電難的問題愈發凸顯,極大影響了出行體驗和心情。
事實上,隨著新能源車保有量快速增長,我國充電樁等基礎配套設施已經進入快速發展周期。據工信部透露,在各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我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快速發展。截至2021年6月底,已建成各類充電樁194.7萬個,其中公共充電樁92.3萬個、私人樁102.4萬個,換電站716座,已形成全球最大規模的充電設施網絡。
雖然我國持續大力發展充電基礎設施,卻仍無法完全滿足電動車增長后的差異化需求,而節假日大規模出行充電難所反映的,就是基礎設施建設上的相對滯后。華昇能源產業研究院研究員田曉表示,節假日高峰出行畢竟不是常態,就此而言,若因此大量鋪設充電樁,成本很難收回,供需關系很難得到平衡,預計未來部分高速公路和個別酒店、旅游熱門地區的充電需求與供電服務不匹配的情況仍會持續。
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國汽車產業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目標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是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重要保障,也是公共服務的重要一環。整體來看,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基本支撐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但目前仍需加大建設力度,優化布局,來進一步提升發展水平。
為保障今后新能源汽車的遠距離出行需求,國家電網表示,將加快高速公路充電站建設,預計2025年實現東部地區高速公路充電站覆蓋率達到80%,中西部地區達到60%。同時,也將對早期建成的充電樁升級改造,在京滬高速開展超級大功率充電樁建設。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我國汽車產業通過新四化轉型實現由大到強的戰略機遇期。田曉指出,要解決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要求,就需要相關部門推動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發展,在新體系動力電池、新材料和新器件的電驅動系統、高精度自動駕駛等關鍵技術方面加快補齊短板。同時,進一步發揮統籌協同能力,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合理調度,避免重復的無序建設,從而實現充電樁的均衡分布與高效利用,才能讓新能源汽車突破僅僅囿于城市代步的藩籬,為行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此文刊發于《中國產經新聞》10月22日2版)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