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多晶硅是光伏產業的重要基礎原材料,通過金屬硅冶煉所得,用于制造硅片。根據多晶硅的形態不同,可以將其分為塊狀硅和顆粒硅。隨著光伏產業的迅速擴張,多晶硅的市場需求不斷增長,但由于多晶硅行業投產時間長,產能彈性小,行業壁壘高,大部分產能仍將集中在少數頭部企業。
全球多晶硅產業向我國轉移,國內市場向頭部企業匯聚
我國多晶硅產業發展極快,已掌握了多晶硅生產的核心技術,國產化進程不斷加速,全球多晶硅產業逐漸向我國轉移。據CPIA數據顯示,我國多晶硅的產能和產量從2017年首次超過全球總量的一半之后,產能和產量占比不斷增長,2020年均超過了全球總量的四分之三。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多晶硅產能出現較大幅度下降,但我國受影響幅度較小,且全年產量增長了超過15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因為我國頭部企業提高了產能利用率,填補了部分企業停產、減產帶來的產量缺口。
圖1 我國多晶硅產能及占比情況(萬噸
(資料來源:CPIA,五度易鏈行業研究中心整理)
圖2 我國多晶硅產量及占比情況(萬噸
(資料來源:CPIA,五度易鏈行業研究中心整理)
頭部企業具有規模、成本等優勢,具備強勁的研發實力和技術儲備,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保持領先地位,我國多晶硅市場份額不斷向頭部企業匯聚。據CPIA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多晶硅前五產量總和為26.2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76.6%;2020年我國多晶硅前五產量總和為34.3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86.7%,增加了超過10個百分點。
全球多晶硅產量前十企業我國占據七席,共同發力推動我國多晶硅產業發展
全球多晶硅產業向我國轉移,多晶硅產量前十企業中我國占據七席,其產量總和為37.57萬噸,分別為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東方希望集團、亞洲硅業(青海)股份有限公司和內蒙古東立光伏電子有限公司。他們充分利用自身優勢,順應市場趨勢,加大投資規模,高度重視科技創新,不斷開發新技術新工藝,降低生產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在我國多晶硅產業發展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表1 我國主要多晶硅企業簡介(按2020年產量排序)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五度易鏈行業研究中心整理)
多晶硅生產工藝仍以三氯氫硅法為主,硅烷流化床法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目前國內外企業生產多晶硅仍以三氯氫硅法為主,即西門子法及改良西門子法,該制備方法操作簡單,反應條件易實現,且成本較低,安全風險適中,因此仍占主導地位,2020年采用該法生產的多晶硅產量為51.1萬噸,占全球總產量的98.1%。
表2 多晶硅生產工藝簡介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五度易鏈行業研究中心整理)
而采用硅烷流化床法生產多晶硅的企業目前只有少數幾家,采用硅烷流化床法生產的多晶硅是顆粒硅,與三氯氫硅法生產的塊狀硅相比,顆粒硅流動性好、無需破碎,能夠有效避免破碎引入雜質,性能完美契合單晶用料,有望成為新一代硅料技術。江蘇中能是少數幾家生產顆粒硅的企業之一,與隆基、中環、晶澳等簽訂了長單采購合同,是顆粒硅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雖然目前我國顆粒硅生產用的流化床相關設備仍依賴進口,但隨著顆粒硅制備技術的不斷成熟,未來將在多晶硅市場占據更多份額,發展前景廣闊。
結語
隨著多晶硅產業不斷向我國轉移,我國企業在多晶硅行業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全球十大多晶硅企業中,我國企業已占據包括前三在內的七席。隨著光伏產業的不斷進步,我國企業應當把握當前良好的市場環境,不斷加大科研經費投入,改進生產工藝,優化設備及資源,提升企業競爭力,推動我國光伏產業快速發展。
本文為我公司原創,歡迎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