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醫療廢物處置不當會對土壤、水域、大氣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進而危害人類健康和生態平衡。
我國醫療廢物產生量逐年增多,2018年城市醫廢產生量達81.7萬噸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的發展以及居民家庭健康意識的提升,醫院、科研院所等相關醫學機構產生的醫療衛生廢棄物數量逐年增多。
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內容顯示,2018年,200個大、中城市醫療廢物產生量81.7萬噸;醫療廢物產生量排在前三位的省是廣東、浙江、江蘇;醫療廢物產生量最大的是上海市,產生量為5.5萬噸,其次是北京、杭州、廣州,產生量分別為4.0萬噸、3.0萬噸、2.7萬噸。
圖1 2014-2018年我國大、中城市醫療廢物產生量統計圖
(資料來源:生態環境部)
新冠疫情爆發推動我國醫廢處理行業發展,當前全國醫療廢物處置能力達到6245.4噸/天
2020年爆發新冠肺炎病毒后,我國各省市產生的醫療廢棄物暴增,醫療廢棄物安全有效地處理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同時也推動了醫療廢棄物處理市場的發展。
據生態環境部相關信息報道,武漢疫情高峰時期每天產生醫療廢棄物高達240多噸,是平時的6倍左右,處理壓力巨大。在生態環境部及多家環保企業的鼎力支持下,截至2020年5月23日,湖北省醫療廢物處理能力從疫情前的180.0噸/天提高到658.4噸/天,武漢市醫療廢物處理能力從疫情前的50.0噸/天提高到280.1噸/天,武漢的醫療廢物處理能力短期內提高了5倍多。
圖2 湖北及武漢疫情前后醫廢處理能力對比圖
(資料來源:五度易鏈行業研究中心)
截至2020年6月6日,全國醫療廢物處置能力由疫情前的4902.8噸/天提高到6245.4噸/天,提高了27%。自1月20日以來,全國累計處置醫療廢物44.7萬噸。
疫情期間多項醫廢處理政策頒布,推動我國醫廢處理行業規范化發展
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國家生態環境部、國家衛健委等相關部門先后發布了多項醫療廢物收集處理相關規定及工作方案,見表1:
表1 疫情期間醫療廢物處理主要政策
(資料來源:五度易鏈行業研究中心)
在新冠疫情發生的短短半年內,國家相關主管、監管部門從醫療廢物綜合治理、集中處置、應急管理以及專項整治等多方面制定了政策方針,加快了我國醫療廢物的收集、儲運、處理、管理流程等規范化建設步伐,同時也有效防止廢棄口罩等非法回收利用產業鏈。隨后,其他各省市相繼發布疫情防控時期醫療廢物處理緊急工作指導方針。
醫廢處理市場規模增長率達到15%,下半年將面臨產能過剩
新冠疫情的爆發使得醫療廢物處理市場需求迅速增加,以及國家政策的鼓勵扶持,政府和市場的雙重引導下,我國醫療廢物處理產業提前進入快速發展時期,醫療廢物處理市場規模逐漸擴大,2020年,醫療廢物處理市場規模增長率升至15%,預計年初產能不足形勢到下半年將轉變為產能過剩。
圖3 2016-2020年我國醫廢處理市場規模及增長率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結語
目前,國內總醫療廢物數量相比疫情高峰期間有所減少,但是由于國際國內存在一定人口流動,新冠肺炎病例仍未完全清除,預計下半年還存在大量以廢棄口罩為主的日常醫用廢物,人口密集省市的醫療廢物及時處理仍不可懈怠。結合我國互聯網行業逐步滲入各行各業的發展態勢,未來大數據、云、AI在醫療廢物處理產業數據存儲、智能監管等各方面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為我公司原創,歡迎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