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收錄專題 |「OLED顯示屏」OLED屏幕_顯示技術_行業市場分析】
摘要:面板行業價格從2017年下半年進入下行周期,至2019年四季度已呈現底部特征。 隨著海外巨頭企業的巨額虧損以及韓國LGD、三星的產能退出,2020年面板行業將進入漲價周期,增長較快的OLED面板產能將持續提升。
2017年面板行業價格迎來下行周期,直至2019年四季度,面板行業整體呈虧損態勢,特別是海外巨頭虧損嚴重。 韓國LGD產能開始出現大規模系統性退出,三星預期也會做出同樣的策略。 加之2020年一季度受國內疫情影響,京東方復工推遲,產能下降在所難免。 因此,面板供需發生變化,短期內部分主流尺寸供需緊張的局勢維持,價格上行趨勢明顯。
面板價格上行周期到來
據群智咨詢數據,自2019年四季度以來,面板價格逐漸企穩,全球液晶電視供需趨于平衡。預計2020年1月份在整機廠商積極備貨以及面板廠商價格策略推動下,主流面板尺寸價格有望全面上漲。全球面板廠商持續控制產能,行業庫存趨于合理區間。
從產業趨勢判斷,面板已經進入反轉。 短期價格將持續向上,32/55/65寸TV面板價格在2019年四季度破新低后,目前迎來小幅上漲,行業庫存回歸合理區間。
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歐洲杯也將拉動面板需求,行業底部價格反轉時機到來。長期來看,韓國三星、LGD戰略性退出LCD面板業務,國內面板廠商將主導LCD面板話語權。
圖1 各主流尺寸面板價格趨勢(單位:美元)
(資料來源:IHS,五度易鏈行研中心整理)
OLED與LCD優勢比較
LCD的發光原理較為復雜, LCD屏幕由里濾光片、液晶層、背光成三部分組成,背光層一般是由大量顯示白光的 LED組成的, 在背光層上加上濾光片即可顯示顏色。但同時為了調節顏色就需要調整紅綠藍發光的比例,在背光層和濾光片之間加入液晶層,通過改變電壓的大小來控制開合的程度從而調節發光。
OLED不需要LCD屏幕的背光層,也不需要控制出光量的液晶層,屬于自發光技術,其基本結構是在銦錫氧化物(ITO)玻璃上制作一層有機發光材料作為發光層,發光層上方有一層低功函數的金屬電極,構成如三明治的結構,只要通電就能點亮。因此與LCD相比,OLED不僅具有輕、薄、響應速度快,而且具有視角大、功耗低、色域值廣、可實現柔性顯示和透明顯示等優勢。
圖2 LCD與OLED性能比較
(資料來源:五度易鏈行研中心整理)
顯示領域OLED出貨量將持續提升
在顯示應用領域,OLED智能手機貢獻了最大的市場需求。據前瞻研究院統計數據,2018年智能手機在OLED應用領域占比達到71%,可穿戴設備占比10%,電視及家用電器占比6%。根據數據顯示,2019年 OLED面板在手機市場中的滲透率將超過35%,到2021年 OLED將取代 LCD成為主要的顯示技術, 其市場空間也將達到346.5億美元。 雖然,OLED面板價格受供需產能的影響會有回落,但2022年其仍有望達到333.8億美元。
圖3 2016-2020年OLED手機面板滲透率
(資料來源:前瞻研究院,五度易鏈行研中心整理)
圖4 2016-2020年OLED智能手機面板市場空間及增速(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DSCC,五度易鏈行研中心整理)
OLED的第二大應用領域來自可穿戴設備,其中 VR設備對于輕薄、廣視角、高刷新率和低余暉的嚴格要求,OLED是唯一可以提供良好舒適體驗的顯示屏。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2020年VR領域AMOLED面板全球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5億美元以上,2016-2020年復合增長率達到約63%。可穿戴設備要求屏幕可彎曲折疊,以及屏幕的部分常亮功能,OLED仍然是其最佳的選擇。另外,隨著 Apple Watch的興起, OLED智能手表也有望迎來高增長,2020年全球智能手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億美元左右, 2016-2020年復合增長率達到71%。
結語
短期來看,面板價格已經步入上行周期;長期來看,隨著國外廠商的戰略產能退出,面板價格仍有不錯的上行空間。未來,OLED面板未來將在顯示終端每個領域的滲透率都有所增加,雖然MiniLED、MicroLED等新興技術在加快研發應用,但從技術成熟度以及成本控制方面,OLED仍然是主流的顯示技術。
本文為我公司原創,歡迎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