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據悉,前期,工信部聯合多家單位組成編寫組,形成了《2021年-2035年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初稿,并征求了地方行業主管部門和《規劃》咨詢委意見。其中,提到了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的有關內容。根據計劃,上述發展規劃在年底左右形成上報稿。
《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之所以一直受到行業內人士高度重視,因為自上一份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出臺后,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做好了建設基礎,才有了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的快速增長。據統計數據,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達到127萬輛和125.6萬輛,分別同比增長59.9%和61.7%。在《規劃》的指引下,新能源汽車整車、關鍵零部件的技術水平明顯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明顯提升,已由起步期進入成長期,產品的社會認可度顯著提高,產業規模效應顯現,動力電池和整車成本大幅下降。
隨著時間推移,上一版《規劃》即將進入尾聲。為此,2019年11月2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有關新版《規劃》的討論,召開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聯絡員會議。會上提出要從技術創新、產業融合、與傳統車協同發展、國際化、新模式和新生態、政策保障六個方面開展專題研究,進一步提高規劃站位,加強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研究,明確內燃機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協同發展路徑,重視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等意見和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辛國斌副部長指出,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面臨新形勢、新情況,為搶抓機遇、應對挑戰,亟需加快制定《規劃》,堅持不懈推動產業發展。此外,辛國斌還強調,融合創新、協同發展是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的根本保障,各部門要進一步加強相互協同,形成合力,共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距離2020年只剩下30余天,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已到關鍵時刻。回顧2019新能源補貼政策,自6月25日起已經實施了將近3個月。該政策主要有以下幾點變化:1.取消地補且國補退坡幅度超50%;2.續航在250公里以下的車型將面臨零補貼;3.電池包能量密度由2018年最低105Wh/kg調整為最低125Wh/kg;4.電耗水平上限及下限均提高標準;5.地補由補貼車輛改為補貼充電/加氫等基礎設施;6.運營車輛完成銷售上牌后即預撥部分資金。這一切均為大勢所趨,標志著新能源汽車發展到了另一階段。因此,在新階段的起步階段,新《規劃》的出臺引起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的高度關注。
雖然新能源汽車行業受到補貼退坡的影響,企業短期存在在一定的壓力,但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新能源汽車行業中長期成長確定性向上趨勢不變,并且在國內政策引導以及全球加速電動化趨勢的共同助力下,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具良好性能的新車型產品推出、成本持續降低,將持續帶動產業鏈中上游高質量發展。
不僅在中國,放眼全球,鋰電、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向上趨勢仍不變。根據Research And Markets報告顯示,由于對環保型汽車的需求增加,預計在2019-2025年的預測期內,全球電動汽車電池市場的復合年增長率將超過19%。 該研究報告認為,亞太地區主導著全球電動汽車電池市場,由于該地區(尤其是中日韓)電動汽車產業的擴張,預計在預測期內,CAGR的復合年增長率將超過19%。
在全球電動汽車充電站市場的預測期內,由于對電動汽車制造的投資增加,預計北美將以18.7%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
小結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我們還有詩和遠方。盡管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受到補貼退坡的影響,國內企業承壓,但新能源汽車行業中長期成長確定性向上趨勢不變,相信《2021年-2035年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出臺,像上版《規劃》一樣,繼續為我國下一階段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做好規劃。
來源:OFweek鋰電網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