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我國稀土行業具備向高質量邁進的良好基礎。”在近日舉行的第十一屆中國包頭·稀土產業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王偉如此表示。
稀土是現代工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戰略資源,也是改造傳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的關鍵戰略性基礎材料。我國稀土成礦條件好、潛力大,具有明顯的資源優勢。但是,與此同時,稀土行業私挖盜采、違法生產、“黑礦”走私屢禁不絕;資源綠色開發能力不足;稀土新材料產品以中低端為主、高端應用技術水平不高,稀土資源價值遠未充分發揮。
推動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業內共識。在此次論壇上,專家、企業代表積極建言獻策,為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良方。
轉型升級見成效 產業發展漸入佳境
稀土產業的健康發展一直備受關注。近年來,有關稀土整頓的消息頻出,“打黑”力度不斷加碼,產業發展漸入佳境。
王偉表示,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稀土行業得到快速發展,實現了從無到有、由小及大的轉變,形成了集礦山開采、冶煉分離、新材料及終端運用為一體的產業鏈研發和生產體系,成為全球最主要的稀土資源供應、生產、出口應用國。包頭依托白云鄂博礦的資源,做了很多探索性工作,形成了一批有較高質量、影響力的優秀企業,成為重要的稀土生產深加工基地。
今年以來,通過到江西、福建、湖南等地調研,與重點企業、行業專家、行業管理部門進行多次交流,王偉欣喜地看到了稀土產業良好的發展態勢。
“如今,綠色發展成為行業發展共識,一些冶煉分離企業實現了廢水循環利用。同時,稀土產業鏈延伸成為發展方向。如,南方稀土積極與中科三環等企業開展了高端磁材合作;北方稀土建立了涵蓋永磁、儲氫、拋光等主要功能材料運用裝備生產線。另外,稀土產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形成了中、東、西、北方地區稀土產業的格局。以包頭、廈門等為代表的深加工基地已經具有相當規模。”王偉介紹說,總體來看,我國稀土行業已經具備向高質量邁進的良好基礎。
“世界稀土看中國,中國稀土看包頭”。包頭稀土儲量豐富,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稀土之都”,包頭的稀土產業也可反應出我國稀土產業的整體發展情況。
包頭市委副書記、市長趙江濤在論壇致辭時表示,近年來,包頭持續致力于稀土資源的轉化增值,編制了《包頭市稀土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構建了六條產業鏈,實施了“稀土十條”“科技十條”“人才十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了中國科學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上海交通大學包頭材料研究院、內蒙古自治區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等一批創新平臺,實現了稀土永磁、儲氫、催化、拋光、合金、助劑等功能材料產業的全覆蓋,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體系、政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和技術研發、測試評價、電子交易、信息服務等為一體的配套服務體系。稀土永磁電機、環保鍍色及納米拋光、稀土特鋼等一大批產品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稀土原材料就地轉化率由過去的40%提高到75%,稀土功能材料及運用產業占比由32.7%提高到51%,挖土賣土的粗放型資源開發模式得到有效改變。
邁向高質量發展挑戰仍存
稀土產業轉型升級正邁出堅實的步伐。不過,北方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部部長劉海峰表示,近年來,稀土市場在供應格局多元化、需求增速放緩、產業發展質量不斷提升,以及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市場格局持續發生變化,稀土產業也迎來新的挑戰和機遇。
“當前稀土產業最為關鍵的是產業鏈延伸的問題,我們應重點考慮如何把功能材料及其中高端應用做好,把產品質量做上來。”劉海峰表示。
為此,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稀土行業協會會長張洪杰建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深入開展稀土基礎研究。他表示,現有稀土新材料的原創技術基本上不是由我國掌握的。知識產權問題在未來國際競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建議國家加強稀土基礎研究,在培養稀土科技人才的同時,為發展我國原創性技術奠定基礎。
在如何推動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問題上,王偉直指當前產業發展中年存在的瓶頸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幾點建議。
王偉表示,目前,稀土冶煉分離正處在傳統工藝向新工藝過渡的階段,排放標準缺乏。應積極支持研發單位和企業不斷完善新工藝,制定相應的標準,在重點稀土產業區建設稀土綠色礦山和冶煉分離的示范工程。
同時,稀土主要產品依然是以中低端為主,在高端運用領域創新不足。稀土材料企業規模普遍偏小,整體的工藝、技術、裝備自動化技術薄弱,產品生產的標準化、規范化運作流程也有待加強,質量穩定性和一致性與國外的同類企業相比有較大差距。要充分發揮稀土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創新平臺的作用,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稀土創新體系,加強稀土研究、關鍵技術研發推廣,挖掘稀土全元素的本身特性和功能運用,同時要積極鼓勵企業圍繞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子信息等產業需求,加大稀土運用研發和產業化的力度,拓展鐠釹鏑鋱高質利用,培育鑭鈰鐠釹元素的平衡利用。支持包鋼集團、四川江通等企業優化輕稀土資源選礦綜合利用的工藝。同時,要充分發揮我國產業體系完整的優勢,加強與化工、有色、鋼鐵、建材、輕工、紡織等領域企業的合作交流和產業耦合,提升資源的回收利用水平。
另外,多數稀土材料企業規模普遍偏小,整體的工藝、技術、裝備之自動化技術薄弱,產品生產的標準化、規范化運作流程也有待加強,質量穩定性和一致性與國外的同類企業相比有較大差距。因此,要不斷地提升稀土全產業鏈的發展水平,積極推動稀土礦山開采、冶煉分離、回收利用、材料研發、精深加工、終端運用、貿易流通等全鏈條的信息融合和對接協作,提升產業整體效率;要支持企業和研發單位加強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強化稀土新材料研發設計、生產裝備、運用服務等領域的專利布局,自主研發運用核心技術和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要支持稀土集團以及重點企業通過向下游產業鏈的延伸,以稀土永磁、催化為重點方向,通過科技攻關或者建立生產運用示范平臺,共同提升產業鏈整體水平,增強產業發展的韌性。(記者 崔彩鳳)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