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10月9日,2019諾貝爾化學獎由三位鋰離子電池“教父”級科學家所獲,鋰離子電池業受到空前關注。目前,我國鋰離子電池的生產與裝機量位列全球第一,但在補貼力度大幅下滑、技術門檻不斷提高、企業資金鏈愈發緊張等多重壓力下,鋰離子電池市場正在快速洗牌。諾獎的光環將為鋰離子電池業帶來怎樣影響?
國內鋰離子電池概念股飄紅
瑞典當地時間10月9日,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與斯坦利.惠廷厄姆、日本科學家吉野彰三位科學家共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評獎委員會表示,這三位科學家的研究使鋰離子電池的使用方式更加穩定,從而開啟了電子設備便攜化進程,為打造無線互聯社會奠定了基礎。據悉,三人將平均分配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46萬元)的獎金。
引人關注的是,在這三位科學家中,被譽為“鋰離子電池之父”的古迪納夫以97歲高齡刷新了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最高年齡紀錄。古迪納夫58歲時發明鈷酸鋰電池,75歲時憑借磷酸鐵鋰電池再次改變世界,在90歲后開始研究全固態電池。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場“馴服”鋰離子的“接力長跑”掀開了能源變革的序幕,將改變我們生活。
對于本次諾貝爾化學獎花落鋰離子電池領域,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感到振奮的同時,也認為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颁囯x子電池早已進入每個人的生活?!彼麑χ袊虉笥浾弑硎?,此次諾貝爾化學獎的揭曉結果對鋰離子電池業具有提振效應,既是對過去鋰離子電池研究成績的認可,也是對其未來市場前景的看好。此外,在清潔能源的轉型升級中,鋰離子電池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可以存儲來自太陽能和風能的巨大能量,有望在未來電力存儲方面大展拳腳。
這一消息令鋰離子電池業空前高漲。
10月10日,國內鋰離子電池概念股普遍上漲。截至當日收盤,多個股票表現活躍。其中,國光電器、雪萊特均拉出漲停板。據了解,A股中鋰離子電池相關上市公司陣容龐大。有數據顯示,鋰離子電池業公司達92家,最新市值規模達1.16萬億,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天齊鋰業、贛鋒鋰業、先導智能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
對此,有市場人士表示,該消息使相關個股在短期內出現一波上漲,但股價的長期表現仍取決于公司的業績,投資者需警惕炒作風險。
鋰離子電池已無處不在
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在微博上向三位鋰離子電池教父表達了敬意,“現在鋰離子電池已經廣泛應用,感謝這三位科學家的巨大貢獻”。其實,對于鋰離子電池,普通人并不陌生,其已廣泛應用于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各種便攜式電子設備。
鋰離子電池是一種充電電池,他主要依靠鋰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來工作。鋰離子電池業的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鎳、鈷、錳、鋰礦和石墨礦,由此構成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電極基材、隔膜等;中游是將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電極基材、隔膜組裝成電芯后進行制造和封裝;下游則是應用領域。
資料顯示,鋰離子電池誕生于20世紀70年代,逐步向綠色環保、性能更優的正/負極材料方向研發。到20世紀90年代,隨著索尼公司研發出首個商用鋰離子電池以及電子產品,隨后市場對高功率、高能量密度電池的需求不斷增大,鋰離子電池逐漸成為市場的主流產品。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編寫的《鋰離子電池產業發展白皮書(2019年)》(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生產國以及最重要的應用市場,在全球鋰離子電池產業的地位不斷提升。同時,受益于新能源汽車持續迅猛增長,近年來我國鋰離子電池產業規模穩步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鋰離子電池累計產量達139.9億只,同比增長25.9%;產業規模達到1727億元,同比增長9%。
根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統計分析,2018年,我國鋰離子電池營業收入達到1727億元,同比增長8.7%。鋰離子電池的產量由1009億瓦時增長到1242億瓦時,同比增長23.1%。
據了解,從應用領域劃分,鋰離子電池主要分為三類:消費型、動力型和儲能型。白皮書顯示,從2015年開始,隨著動力型鋰離子電池產量迅猛增長,我國鋰離子電池產業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消費型鋰離子電池一家獨大的市場格局被打破。2018年,動力型鋰離子電池出貨量占比上升至63.7%,主要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電動自行車、電動工具等市場;消費型鋰離子電池出貨量占比滑落到了31.8%,主要因為全球及國內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移動電源等出貨量減少;而儲能型鋰離子電池出貨量占比提升至4.5%,呈現逐年上一個臺階的態勢。
劉彥龍表示,目前,動力型鋰離子電池成為該行業最大的增長引擎,而儲能型鋰離子電池的潛力很大,尚處于探索盈利模式的階段。
行業大洗牌進行中
近年來,我國動力型鋰離子電池發展迅猛,這主要得益于國家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大力支持。在國家節能環保政策的驅動下,新能源汽車銷量逐年增長,鋰離子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配套主體,市場需求自然“水漲船高”。
然而,今年上半年鋰離子電池產業鏈企業的日子有點艱難。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退坡,成本壓力愈發集中到中游電池環節,電池售價不斷下降,使低端產品不斷出清,行業格局趨向集中化,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白皮書顯示,2018年,由于新能源汽車補貼不能及時發放、動力型鋰離子電池產品價格持續下降、資本市場融資收緊等因素,我國鋰離子電池業的多家企業出現現金流緊缺、業績對賭失敗、資金鏈斷裂甚至破產倒閉的現象,行業洗牌加速。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我國鋰離子電池產業鏈暫停、退出、倒閉等不良經營企業超過60家。劉彥龍表示,行業洗牌難以避免,今年該行業的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來自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去年國內前20家企業的裝機量占比為91.8%;前五家企業裝機量占比為73.6%;前兩家企業占比為61.3%。而今年1-5月,前20家企業裝機量占比已經高達96.5%;前五家企業裝機量占比也躥升至80%;前兩家企業的占比也高達70%。
該協會表示,今年各個企業面臨著補貼大幅度下滑、能量密度及續航門檻下限提高、企業資金鏈緊張等多重壓力,市場進入快速洗牌階段,二三線梯隊企業面臨更大的資金壓力,多家企業已放棄新能源汽車動力型鋰電池業務,轉向電動工具、電動自行車等小動力市場。
該協會認為,未來三至四年將是動力型鋰電池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最為艱難的時期,尤其是在降低成本方面,上下游企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只有擁有雄厚的技術積累、足夠的資金支撐、強大的產品性價比優勢以及對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的廠商才能在未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得先機。
來源:中國商報 記者焦立坤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