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2018年,中國醫藥生物指數下跌27.67%,醫藥制造業營收和利潤雙下滑。為了走出藥品利潤遭遇瓶頸的困境,我國藥企開始尋求新的增長點。
醫藥生物指數跑輸市場,行業營收利潤雙跌
根據2018年醫藥生物指數(申萬)與滬深指數對比顯示,我國醫藥生物板塊呈現大幅度波動。在2018年上半年我國申萬醫藥生物指數出現大幅上升,原因在于2018年初流感疫情爆發、維生素漲價、醫藥上市公司年報超行業預期及鼓勵新藥政策等因素,導致市場需求較好,行業利好因素較多;到了2018下半年,受 “我不是藥神”電影熱播、華海藥業“纈沙坦雜質事件”、長生生物“疫苗事件”以及“帶量采購”政策等負面事件影響,醫藥生物指數大幅下滑,截至2018年底,我國申萬醫藥生物指數低于滬深指數,整體下跌27.67%,跑輸滬深300指數2.36個百分點!
結合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 2018年我國醫藥制造業銷售收入為23986.3億元,同比首次出現下滑,降幅達到15%;在利潤總額上,2018年醫藥利潤總額銷售收入為3094.2億元,同比也是首次出現下滑,降幅為6.6%。與醫藥板塊指數大幅下滑的原因相似,2018年,我國國內制藥行業接連受到GMP認證、原料和能源漲價、藥品降價、招標采購等因素的影響,平均利潤不斷下滑。
藥企尋找新增長點,選擇踏入日化領域
由于我國藥品監管日趨嚴格,藥品利潤遭遇瓶頸的困境,為了尋求新的增長點,我國不少藥企開始跨界步入化妝品行業。日化領域因其與醫藥的研發有部分關聯性,藥企可憑借自身藥物研發領域的優勢,率先開發個人護理、護膚等日化產品。
以全球藥企為例,葛蘭素史克作為全球知名的制藥公司,旗下不僅僅擁有全球知名的牙膏品牌—舒適達牙膏,還擁有敏感肌護膚修復品牌霏絲佳;另外,日本知名制藥公司樂敦制藥,旗下護膚品品牌曼秀雷敦在日本當地和海外市場都具有極高的知名度,甚至在某些區域占據了重要的化妝品市場份額。
而我國藥企呢?早在1995年,我國就有藥企跨界布局日化領域,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涉及化妝品業務的藥企數量已有近300家。據前瞻的不完全數據統計,1995年盤龍云海集團率先創造了旗下的化妝品牌詩莉薇進軍日化領域,主要涉及的產品為護膚品。隨后,國內老字號藥企同仁堂、片仔癀、云南白藥、廣藥集團等率先通過布局牙膏市場探索日化領域,再進一步開拓護膚產品。
2019年賣痔瘡膏的馬應龍更是按耐不住情緒跨界進入彩妝市場,推出三款口紅產品,掀起全國網民熱議。隨后不久,華潤三九也玩起了產品跨界!999皮炎平官方旗艦店上線三款口紅,分別為“鶴頂紅”、“夕陽紅”和“夠坦橙”。
化妝品行業發展較強,未來前景可期
從我國化妝品零售情況來看,2018年全年我國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化妝品零售額達到了2619億元,同比增加9.6%,高于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0.6個百分點。截止至2019年7月,全國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化妝品零售額達到1666億元,與2018年同期相比增長12.7%,高于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5.1個百分點,進一步說明我國化妝品消費是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的支柱。
進一步對比2009-2018年我國GDP增速與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化妝品零售額名義增速,可以發現近幾年我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化妝品行業市場規模增速與我國GDP增速呈現相同的走勢,但在增速上依舊跑贏國民生產總值。相對于宏觀經濟,我國化妝品行業仍呈現較快發展。
雖然我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我國國民人均GDP已達到9732美元,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呈現雙增長的態勢,我國居民消費需求層次已從“吃飽穿暖”等傳統消費轉向高端消費、個性化消費。因此,伴隨我國消費升級的趨勢,我國國內化妝品人均消費有望持續提升,我國化妝品市場極具潛力,前瞻保守預計2019年我國化妝品行業市場規模超過4400億元;而到了2024年,市場規模超過6000億元。綜上,我國化妝品行業空間廣闊,如果我國藥企抓住自身的優勢,加快研發日化領域的產品,進行轉型,日化業務或將為藥企盈利帶來新的亮點。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