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摘要:科技的腳步永遠不會停歇,只會一次次讓科幻的技術成果變為現實,進而走進人們的生活。曾幾何時無人駕駛汽車也是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的概念,現在已經走出屏幕走到現實中來。目前無人駕駛汽車雖然已有產品,但還沒有達到量產的級別,是一個還沒有完全的打開的商業金礦。
近年來,汽車與人工智能的契合愈加完善,無人駕駛汽車在人們的生活中體現的便利更加顯著。但同時人們對無人駕駛的未來仍存擔憂,其市場化的路上仍面臨著多數問題,無論是技術的成熟度還是配套設施的完善以及政策法規的制定等,還有許多需要攻克的難題,而能否被大眾接受,替代現有的汽車,答案仍需探索。
國家高度重視無人駕駛的發展,加速利好政策的落地發展
國家的法律政策環境決定了一個新興行業的發展方向、發展速度和發展空間,無人駕駛汽車要想真正的實現產業化落地,除了高端軟硬件等技術層面的壁壘外,法律的制定和政府的監管措施也是必須要突破的壁壘。只有法律層面上確定了無人駕駛汽車的地位和相應法律責任后,后續的市場化才能繼續進行。從目前的相關的政策法規來看,我國大部分的官方文件將無人駕駛汽車稱為“智能網聯汽車”,如《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文件中可知。
無人駕駛汽車作為未來改變道路交通的主要技術,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目前國內在無人駕駛方面的政策法規正在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逐步推進中。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對智能汽車、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的發展進行了任務安排、戰略布局,并提出了保障措施;2018年1月,國家發改委印發《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是站在智能汽車的宏觀層面對產業內的細分領域提出規劃,規劃更專,規格更高。表1為2018年智能汽車相關政策。
表1 2018年智能汽車相關政策
(資料來源:政府官網,五度易鏈行研整理)
國內車企加速無人駕駛的布局,目前已基本具備L3級別能力
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不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是一種新一代互聯網的終端,對于制造企業來講已經跳出了一個傳統車企的范圍。我國擁有龐大的消費群體對科技的需求,可謂是巨大的無人駕駛市場,全國整個車企為了提高產品的附加值,紛紛殺入無人駕駛汽車領域,傳統車企主張循序漸進,由輔助駕駛升級到自動駕駛,目前已經具備L3級別能力,并開始研發L4級別,開始裝配ADAS產品。如一汽、廣汽、北汽、長城等陸續發布了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戰略,積極展開在無人駕駛領域的探索。詳情請見表2。
表2 截止2019年中國主要車企自動駕駛發展規劃
(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
無人駕駛汽車的應用價值較高,未來的發展極具潛力
據麥肯錫預測,未來十到二十年無人駕駛汽車將逐步替代人類簡單的體力勞動,不僅將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對傳統傳統經濟社會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無人駕駛汽車將感知、控制、決策整合到一個系統中,改變了傳統汽車的控制方式,解決了汽車社會面臨的交通安全、污染排放、能源消耗和道路擁擠等問題,詳情如圖1所示。
圖1 無人駕駛汽車的應用價值和優勢
(資料來源:中國知網)
無人駕駛汽車也是智慧出行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智慧中國、數字中國和交通強國建設的重要載體,已經成為新一代汽車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雖然目前現有的無人駕駛技術還不能做到完全載客運行,但在封閉園區內由于其技術要求相對較低已經基本替代傳統車輛模式。隨著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的不斷深入發展,無人駕駛汽車的性能將會更加完善,無人駕駛技術的商業化也將會遵循著低速到高速、封閉到開放的路線逐步邁開。
結語
無人駕駛通過改變人與車、人與道路、車與道路之間的關系,使三者彼此之間形成一種信息交互,從而實現車聯網,汽車可以進行雷達探測并收集來自道路狀況的反饋,及時作出適當的調整,和駕駛員一起面對復雜的路況。無人駕駛的出現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汽車的控制方式,對于交通系統的安全性與通行效率有了較大保障。相信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無人駕駛汽車的普及不是夢。
本文為我公司原創,歡迎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