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我國鉛蓄電池的應用歷史較為久遠,在工業生產、日常生活中多有出現,我國既是應用大國外也是鉛蓄電池的生產大國,但是由于鉛蓄電池的高污染性,產業得到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鉛蓄電池的生產制造環節主要包括原生鉛冶煉、蓄電池生產、廢舊蓄電池回收、再生鉛冶煉等,這些步驟都存在鉛污染風險,由于早期我國監管制度的不完善,導致鉛蓄電池污染持續擴張。近年來國家對于鉛蓄電池生產的及電池回收利用的監管越發重視,行業政策也由放寬逐漸收緊,對于企業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未達標的企業將會逐漸淘汰出局,行業規范化發展勢在必行。
生產監管越發嚴格部分企業淘汰出局 行業進入“洗牌期”
隨著鉛蓄電池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布局這一領域的企業也不斷增多,行業呈現出良莠不齊的局面,部分產品技術指標遠達不到行業標準水平,消費者的權益無法保障,同時由于生產技術的落后,在生產過程中也造成一定的環境污染問題,因此國家在完善回收利用體系的同時,也加強了對于電池生產的監管,提高技術要求,逐漸淘汰不合格企業。2018年《電池新國標》正式發布,明確了鉛酸蓄電池行業“輕量高能”技改方向,對于企業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要求,行業形勢更為嚴峻,對部分中小型鉛蓄電池企業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在政策的高壓下,部分企業已經無法立足于這一行業,2019年6月26日,工信部發布公告稱根據《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和《鉛蓄電池行業公告管理辦法》,從已審核通過的3批符合“規范條件”的企業名單中,撤銷江蘇金長興電源有限公司、江蘇威盛電源有限公司、長興天都電源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此次撤銷名單對于企業以后的產品銷售、產品檢驗及企業享受的扶持政策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當前環保壓力劇增,傳統汽車產業市場增長緩慢,傳統鉛蓄電池市場推廣受阻,產品繼續面臨迭代更新,同時鋰電池強勢崛起,對于鉛蓄電池造成了一定的沖擊,部分企業面臨入不敷出的局面,行業進入“洗牌期”。據統計目前符合《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僅為106家,企業集中度較為分散,隨著監管力度的加大,行業淘汰企業數量也將逐漸增多,未來這一數據將下降到100家以下。
圖1 符合《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分布
(資料來源:動力電池應用分會)
電池回收利用急需解決,多項政策搭建回收利用體系
行業發展早期,鉛蓄電池市場規模較小,我國并未重視鉛蓄電池在遺棄后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相關的行業規范及引導政策有一定的缺失,隨著鉛蓄電池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及其帶來環保問題的不斷加劇,鉛蓄電池回收利用已成為行業發展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我國對于鉛蓄電池回收體系建立較晚,暫未形成完整的回收流程,目前鉛蓄電池回收利用企業主要分為專業的再生鉛回收企業及民間“小作坊”式的鉛回收企業,兩者在稅收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傳統再生鉛企業稅收均在11%左右,而民間鉛回收企業稅收僅為2%-4%左右,也造成了小企業更易生存的局面,而大企業卻面臨著較高的稅收,在這種情況下極易造成“劣幣驅除良幣”的態勢。在稅收傾斜嚴重的背景下,我國2017年頒布了《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修訂草案》明確了采用3%低稅率扶持政策,為行業提供最為優惠的稅收政策,從稅收層面鼓勵鉛酸蓄電池回收行業的發展。
2019年國家更加關注這一領域,針對鉛蓄電池回收的具體規范流程及體系建設,我國也逐步制定了相關政策,其中,2019年1月所頒發的《鉛蓄電池生產企業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制度試點工作方案》,初步規劃了鉛蓄電池回收體系,并成功試用于一大批重點城市。2019年8月15日,《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也正式公布,國家對于整個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到 2025 年底,我國鉛蓄電池規范回收率要達到 60%以上,同時也進一步規范了鉛酸蓄電池的回收流程,這一政策也將成為我國鉛蓄電池回收利用行業未來規范化發展的主要路線。鉛蓄電池回收利用主要政策見表1。
表1 近年鉛蓄電池回收利用相關政策
(資料來源:五度易鏈行業研究中心)
結語
隨著鉛蓄電池對環境污染問題的日益嚴重,我國也相繼出臺了多項政策法規,對于行業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行業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大,也使部分中小型企業逐漸被淘汰出局,行業進入了一個“洗牌期”。
本文為我公司原創,歡迎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