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摘要:納米凝膠具有較低的表面張力,可以滲透皮膚角質層吸收進入循環系統,是一種新型的藥物載體系統。我國將傳統的中藥與納米凝膠相結合,形成的中藥納米凝膠制劑,相當于傳統中藥貼膏的改良版,中藥納米凝膠制劑能夠用于口服藥物和不可耐受注射劑患者的治療,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利用度高、水溶性好、可透皮給藥等特點。本文重點介紹中藥納米凝膠的類型、制備過程及臨床應用。
納米凝膠(nanogel)內部結構呈一種三維網絡狀,可以在水溶液中分散形成納米水凝膠,是一種以納米級顆粒形式存在的分子內交聯聚合物凝膠,一般指直徑小于200nm的水凝膠。納米凝膠相較于其他凝膠而言,具有粒徑小,容易被細胞吞噬等特點;且較容易穿透機體皮膚等各種保護膜,如腦膜可實現腦部給藥;還具備較高的負載能力、較低的表面張力以及較高的穩定性等。
圖1 負載Ag納米粒子水凝膠形成示意圖
(資料來源: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傳統中藥貼膏(如橡膠膏、膏藥)存有藥性吸收差、藥物透皮量小等缺點,難以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如果將中藥與納米凝膠相結合制成納米凝膠透皮給藥制劑,則納米凝膠內部的三維網狀結構可以將中藥包封凝膠內部,使得藥物的有效成分不易被外部環境破壞,提高機體對藥物活性成分的吸收。而且納米凝膠具備的較小粒徑的特性容易產生生物偶聯,具有被動靶向特點,還可以延長血液循環時間,達到增強療效的目的,所以說納米凝膠在透皮給藥系統中具備獨特的優勢。
中藥納米凝膠可根據預期效果制備出不同類型的制劑
納米凝膠根據溶劑極性,可以被分為水性納米凝膠和有機納米凝膠,其中水性納米凝膠是一種包含水溶性活性成分的納米凝膠,在透皮給藥系統中具有廣泛的應用。納米凝膠根據交聯方式,又可被分為化學納米凝膠和物理納米凝膠,其中化學納米凝膠是由交聯的共價鍵形成的三維網絡結構,物理納米凝膠是由非共價鍵相結合形成的三維網絡結構。
相較于普通的納米載體,納米凝膠對溫度、pH和離子強度等外界因素較為敏感,為達到某種預期的治療效果,可利用接枝共聚、互穿網絡及交聯共聚等方式制備出理想可控的透皮給藥納米凝膠載體,如:溫敏型納米凝膠、光敏感性納米凝膠、電敏感性納米凝膠等。
中藥納米凝膠基質的制備過程
中藥納米凝膠常用水溶性凝膠基質,一般是由卡波姆、水、甘油或丙二醇、纖維素及其衍生物等構成。
凝膠基質卡波姆具有較強的調節性,與目標藥物結合在一塊形成較高流動性的凝膠,且不會對皮膚產生刺激,對酸堿都有較強的耐受性,可高壓濕熱滅菌,適合用于透皮遞藥系統,比較常用的型號為卡波姆941、940和934等,其用量一般為0.5%~2.0%,用量過多會直接影響藥物釋放和凝膠黏度。卡波姆凝膠基質具備親水的特性,常用的溶劑為甘油或 1,2-丙二醇、水,卡波姆在溶劑中自然溶脹,再加上甘油研磨潤濕,最后制成凝膠劑,乙醇和1,2-丙二醇本身具有防腐和保濕的作用,用量一般為20%~30%為宜,避免過多造成對皮膚的刺激。
中藥納米凝膠的在現代醫學臨床上的應用
納米凝膠載藥系統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和藥物攜載能力,具有較低的表面張力,可以滲透皮膚角質層吸收進入循環系統,是一種新型的藥物載體系統。
我國納米凝膠劑的研究與開發仍處于起步階段,而發達國家的皮膚及黏膜藥用凝膠已有上市產品,凝膠制劑的研發方向主要集中于止痛、抗炎和局部出血等方面。在抗腫瘤方面也有相關研究,如利用溶菌酶和海藻酸鈉制備而成的納米凝膠,具有較強的載藥及緩釋藥物特性,可以明顯抑制肝癌細胞和乳腺癌細胞的生長。同樣,納米凝膠在醫學診斷領域、藥物靶向遞送方向和化療等方面表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其中高分子納米凝膠可以應用于生物醫學中,主要用于組織工程、仿生科技和緩釋及靶向藥物制劑。智能高分子納米凝膠作為藥物載體,增強藥物遞藥過程中的藥效流失,并且可以減少服藥次數,提高藥物療效。
另外,在給藥途徑方面中藥納米凝膠更適合皮膚、口腔黏膜、眼部等臨床給藥,如較常用的眼部給藥,眼部存在無法避免的淚液沖洗、眨眼、角膜的低滲透性等生理學因素,嚴重影響眼用制劑的使用效果,而納米凝膠給藥是為液態,與淚液溶在一塊形成凝膠,可以在眼部長時間停留,可以克服眨眼、淚液等降低藥效因素的影響。
結語
納米凝膠具有較低的表面張力,可以滲透皮膚角質層吸收進入循環系統,是一種新型的藥物載體系統,適用于皮膚、口腔黏膜、眼部等臨床給藥,具有方便、舒適和生物相容性好等特點,在臨床醫學上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將中藥貼劑融入到納米凝膠中可以更好的推廣應用,相當于傳統中藥貼膏的改良版,但由于目前的中藥成分的復雜,制備納米凝膠的基質材料不多,無法滿足普遍化需求。但隨著人們對納米凝膠研究的不斷深入,未來會有更多新型基質材料應用于臨床遞藥系統中,臨床的使用范圍將會越來越廣。
本文為我公司原創,歡迎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