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摘要:成熟的電子廢物處理產業可以避免環境污染,變廢為寶。中國電子垃圾產業有“千億級市場規模”,又有政府引導,但由于垃圾流通的最后一公里長期不暢,產業發展長期難以成熟定型。打通最后一公里需國家頂層設計與政府驅動綜合施策。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產生的電子產品和廢物的消費同時增加。根據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2017年全球電子垃圾監測報告》顯示,2010年至2015年,中國的電子垃圾產生量就增加了一倍以上,達到670萬噸。2017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廢物生產國。電子產品處理不當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但可通過標準化處理而變成廢物。根據歐盟一項調查顯示,每5萬部廢舊手機可以拆解出1公斤黃金、10公斤銀,價值相當于4萬歐元,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富礦”。因此,電子垃圾處理產業被視為“千億級市場”,并在德國、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擁有成熟的產業市場。
國家環保戰略產業,政策引導和支持
作為國家環保戰略性產業,政府給予了大量財政補貼和引導政策,扶持產業發展。2012年,財政部頒布了“廢舊電子電氣產品加工資金的收集和使用管理辦法”。生產者需要按照每臺設備7-13元的標準按季度支付管理費。該基金將主要用于補貼廢舊電子產品回收和加工企業。空調、洗衣機為35元/臺,近年來隨著產業規模擴大,補貼力度逐年加大。
產業發展滯后,難以成熟定型
2015年政府認定的109家環保加工企業的總加工能力為1.5億臺,但實際年加工能力僅為7500萬臺,加工能力浪費了50%以上。被視為“千億級市場”的電子垃圾處理產業長期以來擁有巨量可處理的電子垃圾原材料,同時金屬元素提取量大于礦石市場,加之國家資金扶持和政府引導,前景如此廣闊,為什么產業發展從長期難以成熟定型,且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并沒有縮小?
長期以來電子垃圾難以流入正規處理企業,產業發展最后一公里長期難以打通。一方面是具較好處理能力和基本環保達標的廢舊電子產品處理企業長期“無米下鍋”,由于不穩定的電子廢物來源和數量太少,它們中的大多數處于暫停狀態。另一方面,“全國從事電子垃圾回收的小商販汗牛充棟,他們將電子垃圾分流到不正規的小作坊、小企業,造成了二次環境污染和有用資源的流失。根據中國家用電器研究所的研究,2015年廢舊電子產品回收渠道占個人回收渠道的85.86%。監管范圍內的企業獨立、正規的回收渠道不到20%。長期以來只因缺少電子垃圾回收渠道,使得電子垃圾產業的鏈條在最后一公里斷裂,產業發展受到致命打擊。
打通產業發展最后一公里仍需政府驅動,建成健全成熟的垃圾處理產業鏈條不能僅依靠市場自身,更不能僅依靠公民環保意識。而需要有國家頂層設計,建立自上而下健全、可約束、可執行的法律體系。需通過強制性法制手段打通電子產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首先立法先行,制定具體規范電子廢物回收和無害化處理的法規。“多渠道回收和集中處理制度”明確界定和指定相關部門規章的具體回收渠道和方法。其次,建立廢物生產者責任制。相對于國外的企業負責制度我國已有的制度仍是一種軟法,難以有實質約束,仍需建立可落地,強制性的法律體系。建立“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引導傳統“法律手段”的電子廢物“生產-消費-廢棄”模式轉向“生產-消費-再生產”的新發展模式。此外,還需建立多層次電子廢物回收市場,禁止非法回收渠道。政府應該建立一個多層次的垃圾收集系統,嘗試管督民辦的運作模式。同時加大對非法回收渠道的打擊力度,對非正規的加工作坊給予取締。
結語
建立成熟定型的電子產品處理產業不僅需要市場驅動,還需政府通過頂層設計,建立自上而下的驅動體系,打通垃圾流通的最后一公里。為此需立法先行,綜合施策。
本文為我公司原創,歡迎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