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碳纖維技術受到國外的技術封鎖影響,自研究開始的進程都相對緩慢。但是產業也在不斷進步的過程中。隨著碳纖維的生產和加工技術愈加成熟,碳纖維的應用范圍也會進一步擴大,產業鏈也趨于完整。
目前我國碳纖維產業正處于產業整合階段,現已建立起國產聚丙烯腈碳纖維技術體系,確立了主流技術方向;初步形成了從實驗室研制到產業化的國產碳纖維研發生產平臺。在產品層面,我國現已解決國產化“有無”問題,初步打破國際封鎖;在公司層面,目前國內共有碳纖維企業25家,其中7家建設起11條千噸級生產線,名義產能達2.6萬噸。
國內碳纖維行業龍頭廊坊中安信科技有限公司、威海光威復合、連云港中復神鷹、常州中簡科技、山西鋼科碳材料、恒神股份等公司專業從事碳纖維原絲、碳絲及其復合材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國內廠商覆蓋碳纖維全產業鏈,在軍工與民用領域均有應用。同時近年國家推出多項政策,大力扶持國內碳纖維產業發展,實現軍民融合協同發展,進一步利好公司的發展。同時國內碳纖維企業持續投入研發資金,技術水平過硬,率先占據軍工領域業務。
未來10年,我國新增軍機碳纖維總用量約為3460噸,若以4000元/kg的單價估算,我國軍用碳纖維市場空間約為138.40億元。
碳纖維企業50強
但是在具體的發展過程中,碳纖維同樣面臨著發展難題。碳纖維是性能最優質的飛行器材料,唯一的缺陷就是成本高,目前國產碳纖維相對來講成本要比進口碳纖維偏高一些,它并不單純是經濟問題,而是深層次的技術問題。能源費貴、設備貴這都只是其中一個因素,更多的是技術因素。技術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1、產能沒有釋放,2、裝備技術不過關,3、上漿劑占比高,4、纖維合格率低,5、質量不能滿足應用要求等都是技術問題。其實高質量、低成本只要通過合理的技術手段是可以實現的。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產碳纖維企業生存很艱難,隨著前幾年的大洗牌,很多碳纖維企業都已經破產,目前已經裝備運行的企業有26家,其中1家只做原絲、10家只做碳纖維不做原絲、15家既做碳纖維也做原絲,而16家做原絲的企業中,13家采用二甲基亞砜技術、2家是硫氰酸鈉技術、1家是二甲基乙酰胺技術,目前國產碳纖維企業生存現狀慢慢好轉,因為2017年就有七八家企業停產了,停產以后對產能的影響是2000噸,產能小、水平不高在競爭中就會被淘汰。未來國產纖維企業還會再調整七八家,慢慢的國內碳纖維行業的集成度進一步提高,行業的競爭優勢會更好。因為碳纖維企業投入比較大,整合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是從產業的發展來看,這是必須經歷的陣痛。國產碳纖維企業好了研究人員的工作也會相應地變輕松。目前國產碳纖維企業都是屬于同質化發展,做的東西也一樣,想要整合也比較困難。
提高原材料的生產和加工技術是碳纖維產業目前改進的重要方式,企業之間構建數據庫,共同進步成長對于全行業的進步也十分有必要,現在的碳纖維的質量標準和具體的使用標準均需進行統一。
本文由五度數科整理,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