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摘要:能源轉型對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清潔低碳環保是能源轉型的基本方向,“再電氣化”是能源轉型的根本途徑。本文從技術、平臺、標準、政策等四個層面分析了如何實現“再電氣化”。
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國際社會共識,提高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綠色能源的技術水平和使用規模已成為必然趨勢。推動“再電氣化”,是實現能源轉型、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再電氣化”是基于已有的電氣化水平基礎,通過技術、平臺、標準和政策的提升,為新能源的電氣化使用提供全面保障。筆者認為,再電氣化是我國能源轉型改革的主要矛盾和根本途徑,而再電氣化需從技術、平臺、標準和政策四個方面進行突破:
電能核心技術的提升
目前傳統能源的核心電能轉化裝備利用效率低下,成本過高,如果以目前的電網核心裝備直接對接新能源進行電能轉化,無論是服務于民用還是工業使用,成本都必然過高,甚至超越市場可承受范圍。因此,亟需從用戶側、電網側、電源側多層面進行電網核心技術的綜合創新與改造,為對接新能源電力降低成本做準備。還應加強可使用于各類新能源的電能替代產品的研究和經濟對比,采用自主創新和引進吸收等措施,如集中攻關適用于新能源的分散式電采暖、電鍋爐、電窯爐、家庭電氣化、熱泵、電蓄冷空調、港口岸電、機場橋載設備替代APU等關鍵技術,提高可用于新能源的各種替代產品的使用率,推動電能替代裝備改造升級,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電能替代技術、業態和運營等創新。
新一代電力系統的構建
傳統能源發電技術具有穩定、可控、可靠的特點,但如太陽能、風能的利用受客觀因素干擾較多,產生的清潔電力能源接入電網后,對電力系統沖擊較大,調控難度較大。因此,新一代電力系統對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電子裝備、多能互補的綜合能源、信息物理融合的智能四個領域要求較高。在技術上,新一代電力系統也對高效低成本太陽能風能發電技術、高效低成本長壽命儲能技術、高可靠性低損耗電力電子技術、高強度絕緣技術和超導輸電技術、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等先進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提出了更高層面的需求。
標準化建設工作的推進
標準在通過再電氣化實現能源轉型中的作用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完成各環節有效對接,隨著大量適用于新能源接入的新型設備、新型用戶,以及新技術、新方法的大量出現,標準建設、標準空白的補充,對提高標準體系的完整性、兼容性具有核心意義;二是保障電力系統安全質量,在推進能源轉型中,確保安全可靠必須是重中之重,應不斷加強完善新能源標準體系建設工作,促進電網本質安全建設,實現電力系統安全“可控在控”;三是推動國際能源協作交流,加強國際標準合作與對接互認,對促進全球各國電力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與產能合作和共同解決能源轉型進程中遇到的難題,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國家能源轉型政策的驅動
能源轉型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同時也是一項艱巨的工程,國家政策層面應對此給予持續的動力。目前,節能減排政策“軟約束”較多,執行的強制性不足,處罰取證較難,警示力度有限,因此應加強政策層面對傳統能源應用的監管,并對電代煤、電代油方面的技術研究、商業模式研究加大支持力度,同時加大對電動汽車、電采暖設備等促進“再電氣化”發展的生產企業、消費者的補貼力度,尤其是對消費者的補貼力度。還應加強國家層面與地方政府的溝通,呼吁地方各級政府在推進國家有關能源轉型政策的同時,加大地方“再電氣化”發展的統籌規劃。
結語
能源轉型是一項長期、復雜工作,但也是造福子孫后代的大工程,加強技術攻關力度,強化基礎平臺的建設,加強標準化體系構建,加大政策傾斜力度,并在此基礎上開展跨區域合作,互補長短,通過“再電氣化”最終實現能源轉型,是使能源利用真正達到綠色、低碳、可持續理想目標的一條根本途徑。
本文為我公司原創,歡迎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