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碳纖維的相關研究和技術在不斷邁向成熟,這也催進了碳纖維材料在更多的領域發揮自己的優勢。現在的碳纖維材料能夠在一些航天材料和軍用領域的材料中實現應用,在一些衛星領域中也能發揮作用。
在航空制造領域,碳纖維材料的應用早已不可或缺。F-35戰斗機飛行頭盔主體就全部使用了高性能碳纖維材料,可將空速、航向、高度、目標信息和雷達警告等直接投射到頭盔的面罩上,為飛行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態勢感知能力。2015年開啟全球飛行之旅的“陽光動力2號”太陽能飛機,整體結構的80%都采用了碳纖維材料做“保暖外衣”,在飛行過程中還節約出了更多的動力。除滿足機體減重和特殊性能需求外,能有效吸收雷達波的碳纖維材料還為戰機披上了“隱身外衣”。美國B-2轟炸機的機身和F-117A戰斗機也都采用了碳纖維吸波材料。
在無人機領域,碳纖維材料更成為無可替代的“最佳外殼”。為保證承載和續航能力,無人機外殼需要結構強度大、重量輕的特殊材料。相比于此前廣泛應用的鋁合金和工程塑料,碳纖維材料重量輕、強度高,還具有較好的電磁屏蔽和隱身特性,且一體化制作成型較為方便,未來勢必成為無人機外殼的主要材料。尤其是由碳纖維制成、僅重106毫克的微型無人機,能進入遭受擠壓的狹小空間搜尋信息,在軍用民用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目前,我國主要從日本的東麗、東邦人造絲、三菱人造絲三大集團以及中國臺灣的臺塑集團進口碳纖維。今年開始土耳其Aksa公司也開始向中國銷售碳纖維,該公司意在以低價傾銷策略迅速占領國內市場,使用戶對原材料產生使用依賴性,然后再適時提高價格。雖然是低價傾銷,但因國內企業的大量產品還沒有上市,所以敏感度不高。
我國的現狀是正在大力發展碳纖維,努力追趕,從國家的十二五規劃可以看出國家極為重視碳纖維的發展。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目前大陸碳纖維廠商如雨后春筍般發展壯大,但普遍處于賠本階段。臺灣省的臺塑集團是我國最大的PAN基碳纖維生產商,具備一定實力。當前主要問題是,我國生產的碳纖維成本較高而且穩定性差,這極大限制了我國碳纖維事業的發展。而且我國的碳纖維應用處于畸形狀態。
碳纖維技術最尖端的應該是日本和美國。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碳纖維生產國,世界三大碳纖維生產商也都是日本的,分別是東麗、帝人東邦、三菱人造絲。日本碳纖維產能占到全世界碳纖維產能的一半以上。雖然我們開始研制碳纖維的時間并不比日本晚多少,但由于歷史問題和發達國家對我國的技術封鎖,造成了我國在高性能碳纖維技術方面和日本應該有二十到三十年的差距。進口依存度過高,這主要是由于國內碳纖維生產企業沒有抱團形成自己的產業。80%的數據也只是海關統計出來的結果。
憑借碳纖維的良好優勢,我國也在積極進行碳纖維的研究部署。但是受到其他國家對我國進行的技術封鎖等問題影響,國內的碳纖維研究一直進展緩慢,如果要增加國內的碳纖維行業的發展,最先需要解決的是目前的技術發展問題。
本文由五度數科整理,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