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智慧農業對于促進農業的發展益處很大,在發展智能農業的方面,提高智能農業的技術創新也十分重要。
政策利好,智慧農業勢在必行
農村有一句話叫“要致富,先修路”,在過去,便利的交通運輸對農村發展及致富有著重要意義,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這條“路”已不在單純的指公路、高速,而是指提供服務農民的信息通道。農業信息化建設,決定了農村經濟。對比美國、日本的現代化農業,我國的現代化農業生產、流通、社會服務等各方面比較薄弱,農產品供求關系仍存在問題,大量農產品滯銷現象較為嚴重,所以要推進互聯網企業與農企合作,引領技術、資金、人才向農業、農村匯集,讓農村經濟搭上信息化快車,形成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的“互聯網+農業”產業生態體系。
農業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其每個階段,生產方式、銷售渠道及經濟發展狀況也都在發生著改變。
一、過去以人力和畜力為代表的傳統農業,無論是生產方式還是銷售渠道,都比較狹隘。在該階段,農業經濟只限于“小農經濟”模式,農民除自給自足以外,難以獲得更多的經濟收入,脫貧與致富也難得到保障。
二、現在主要以機械化為主的小型規模化農業,除生產方式得到很大改進以外,銷售渠道也不斷拓寬。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及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子商務+農產品”的模式逐漸流行,通過新電子商務,實現了“小農經濟”的迅速集中。
三、未來方向是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為主的智慧化、自動化農業,除種植、養殖將得到管理一體化,其采銷也將納入數據采集全鏈路,農產品可追溯,用戶足不出戶即可吃到安全放心的農副產品。
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行動,推動包括智慧農業在內的一系列領域自主創新。目前,智慧農業技術已經應用到生產監測、溫室植物種植、精準灌溉、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等諸多領域,并形成獨特優勢。更引人注目的是,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等國內互聯網巨頭一年來也紛紛加快了在智慧農業領域的布局。智慧農業為何受到青睞?
互聯網時代利用技術發展農業是順應需求的,不僅可以提高傳統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也在改變農業從業者、消費者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加上我國原本是農業立國,大量的土地都和人口聯系在一起,智慧農業也能走出中國特色。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等國內互聯網巨頭紛紛加快了在智慧農業領域的布局。例如,阿里AI養豬項目通過構建AI算法,實現“豬臉識別”,從而幫助養殖戶隨時隨地對動物的健康狀態進行管理;騰訊人工智能實驗室(AI Lab)在溫室種黃瓜的過程中,澆水、通風、光照和施肥等工作由人工智能傳感器收集的環境和生長數據,通過強化學習和計算,進行判斷再驅動溫室里的設備元件自動完成。
科技是發展關鍵點
和許多互聯網化產業發展歷程一樣,智慧農業也經歷著各類由人工走向智能的機遇和挑戰。我國智慧農業的潛在市場規模巨大,前景十分廣闊。然而,目前,農業多數還停留在傳統農業的階段,大部分地區農業基礎設施仍然落后,對于智慧農業的接受程度相對較低,且較為分散。
業內人士表示,總體來看,應用智慧農業的技術費用較高,農業風險因素較多,若數據收集不夠多,鋪設設備的費用和傳統農業經營成本相比較并不一定劃算。農業物聯網技術實際應用方面需要有完整的系統,不同類別的數據需要不同的零件,如果只是進行簡單的溫濕度監控,意義并不是很大。
我國是農業大國,現代農業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據中國社科院2018年發布的《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7)》調查數據顯示,在“三農”領域,平均每增加3萬元資金流入,就能解決1個農村居民的就業需求。
我國農村人口近8億,占總人口的46.3%,而無資金、無技術、無市場是壓在農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有數據顯示,在農村有56.8%的人表示資金很緊張。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我國農業現代化已進入加快實施和推進階段。目前,通過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手段,可實現農場可視化地塊與精細化管理,全程跟蹤、解決農業生產管理的問題。
科技的應用能顧在病蟲害防控、植保領域、精準減災等科技應用的研發,開展“智慧農業”版塊合作,并通過持續的數據積累和智慧農業技術應用,推動農業生產從標準化到精準化再到智能化的發展,進一步提升農業的效率和產出。
發展智慧農業,需要解決現在的技術和人才問題,近幾年的智慧農業仍然需要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
本文由五度數科整理,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