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摘要:膀胱癌在我國男性主要惡性腫瘤中的發病率排名第七,是比較常見的癌癥種類之一。通過查詢國內外關于膀胱癌領域的文獻,發現常用于治療膀胱癌的藥物并不多見,對該領域的研發投入和重視程度普遍較少。隨著首個轉移性膀胱癌的靶向藥物的加速上市,可能會給膀胱癌治療領域帶來新的突破。本文重點介紹膀胱癌的類別、病因以及其治療藥物的概況。
據我國國家癌癥中心2019年1月發布最新一期的全國癌癥統計數據中顯示,2015年腫瘤的發病人數、死亡人數分別為392.9萬人、233.8萬人,近十年平均增長幅度分別為3.9、2.5%。
在膀胱癌領域,我國男性的發病率遠高于女性群體,上海市腫瘤研究所登記資料顯示男女性別發病比為4.8:1。據國家癌癥中心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膀胱癌男性群體的發病率占惡性腫瘤的2.88%,排在男性群體全部惡性腫瘤的第七位,前六位依次是肺癌、胃癌、肝癌、結直腸癌、食管癌、前列腺癌。死亡率相對于其他惡性腫瘤來說相對較低,并未在前十行列。女性膀胱癌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未在前十行列。
圖1 2015年全國男性主要惡性腫瘤發病前十位
(資料來源:國家癌癥中心)
膀胱癌的分類
據NCCN(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指南推薦,膀胱癌根據臨床管理、治療和預后目標可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非肌層浸潤腫瘤,這類膀胱癌約占患病人數的75%~85%,其臨床上的治療目標為預防進展和減少復發;第二類是肌層浸潤病變,這類膀胱癌的治療目標是決定是否可獨立處理原發灶,是否保留膀胱而不影響患者的生存,以及高危轉移型的膀胱癌患者是否需要系統治療提高治愈率;第三類是轉移性患者的治療,其主要考慮的是如何延長生存時間和提高生存質量。
我國依據組織學類型將膀胱癌分為三種:移行細胞癌、鱗狀細胞癌和腺癌。移行細胞膀胱癌種類約占全部患者人數的90%,分化程度也不太相同。主要分為高度未分化浸潤性癌和分化良好的頭狀非浸潤;鱗狀細胞膀胱癌約占膀胱癌全部患者的5%,分化程度不一,多數為浸潤性,這種類型的膀胱癌常在膀胱移行上皮的基礎上發生,而且該種疾病類型時常伴有慢性炎癥合并粘膜白斑;腺細胞膀胱癌與另外兩種膀胱癌類型相比,此類膀胱癌的比重較低,約占總數1%-2%,該類膀胱癌組織可向深部浸潤,惡性程度較高,病情進展迅速。
膀胱癌的致病因素
膀胱癌致病因素較為復雜,既有外在的環境影響,又存在內部的家族遺傳因素。
外在環境影響較為明確的致病因素包括吸煙和接觸芳香胺類化學物質。吸煙是導致膀胱癌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據國家癌癥中心數據顯示,我國大約有30%~50%的膀胱癌患者群體是由吸煙引起的,伴隨著煙齡年限的增長,膀胱癌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也隨之增高。另外一個外在環境影響的因素與職業接觸有關,醫學領域已經證實苯胺、1-萘胺、2-萘胺、二氨基聯苯都是膀胱癌的重要致癌物,長期接觸這些化學物質使膀胱癌的患病幾率增大,增加膀胱癌患病幾率相關的職業有煤炭氣化、煤焦油、鋁制品等產業。其他外在環境因素導致膀胱癌患病概率增高的還有經常飲用含有氯化副產物的自來水、經常使用含非那西汀的止痛藥、習慣性飲用咖啡等。
內部影響是如果有家族史者發生膀胱癌的危險性明顯增加,膀胱癌患者的直系親屬患膀胱癌的危險性約為無家族史者的2倍,年輕膀胱癌患者的直系親屬危險性更高。遺傳性視網膜母細胞瘤患者的膀胱癌發生率也明顯升高。
膀胱癌的經常表現出尿頻、尿急、尿痛、尿血等膀胱刺激癥狀,腫瘤組織較大的,還可能造成患者排尿困難或尿流阻塞,引發腎積水,出現發燒、腰酸疼痛等現象。
從生物學角度分析,膀胱癌致病機理比較復雜,以現有的技術難以把控,我們可以通過戒煙或避免接觸芳香胺類化學物質等外在因素影響,以降低膀胱癌的發病率。
針對治療膀胱癌的藥物
對于膀胱癌領域的治療藥物,目前市面上大多以細胞毒類抗癌藥物為主,免疫治療和靶點方向的藥物研發相對較少。2019年4月13日,美國FDA(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宣布加速批準楊森制藥公司開發的小分子創新藥Balversa上市,該藥物用于治療接受鉑基化療后疾病仍然發展的轉移性或局部晚期的膀胱癌成人患者,如果進行順利,這將是膀胱癌的首個靶向藥物。據藥智網數據統計,以下藥物多用于膀胱癌治療:5-FU、紫杉醇、卡培他濱、戊柔比星、吉西他濱、絲裂霉素、多西他賽、羥喜樹堿、順鉑、酒石酸長春氟寧和治療用卡介苗等。
總結
綜上所述,膀胱癌在男性群體易發惡性腫瘤處于全部惡性腫瘤的第七位,是值得重視的腫瘤疾病之一。只是現在市面上已有的藥物滿足不了膀胱癌患者的群體需求,藥物研發有待提高,尤其是免疫或靶向藥物的開發。楊森公司創新藥Balversa的加速上市,預將為膀胱癌靶向藥物的研發開啟新的篇章。
本文為我公司原創,歡迎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