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摘要: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和需求愈發加強,國家層面相繼出臺利好政策,各級政府也不斷加大環保稽查力度和治理資金投入,多重因素影響下,我國環保產業在近幾年呈現了高速增長的態勢。2017年市場規模突破5.8萬億并有望在2020年左右達到10萬億。然而,巨大的市場空間下,一方面是國家、企業、資本的大力加碼,另一方面是產業屬性的局限和市場環境的復雜,環保產業的前景是否如想象中的美好?
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環境保護從“基本國策”上升至“國家戰略”,節能環保產業被列入國家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得到了大量的資金支持和政策傾斜,市場規模不斷擴張。統計數據顯示,最近幾年我國環保產業保持兩位數的同比增速,遠高于國民經濟和許多重點產業的增速。2017年全國環保產業的銷售收入達到1.35萬億元,同比增長17.4%;2018年一季度環保產業銷售收入約2794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2017年全國環保設備產值7440億元,同比增長19.4%。產業繁榮的背后,環保治理需求向產業市場轉化難度大、市場環境不規范導致惡性競爭、中小企業融資難等諸多問題和隱患也逐漸暴露出來。
表1 2016-2022年我國環保產業銷售收入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圖2 2016-2022年我國環保設備產值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行業增長內生動力不足
中國經濟目前正處于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階段,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為節能環保產業創造了良好的市場機遇。但是從行業特質上看,環保產業本身具有公益屬性,而企業往往逐利,眾多民營企業涌入這個賽道都是希望從中分得一杯羹,讓民營企業去做公益的事情不太現實。因此,國家要大力引導國有資本更多地投入到環保產業中來,按照公益類的標準進行考核,不考核利潤,而是考核成本、質量、效率和能力,讓包括央企在內的大型國企更好地為我國的環保事業服務。
目前財政部已經采取了積極的措施,全國每年環保財政支出金額達數千億元,政府環保行業財政投資也在不斷增加,2017年環保行業公共財政支出達5672億元,同比增速高達20%,提速明顯。相比之下,生態環境部、工信部等監管部門制定的環保政策有些過重,運動式、“一刀切”式環保對各地的經濟發展和中小企業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損害。從產業鏈低端向中高端邁進不可能一蹴而就,對不合格企業的改造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否則面對高昂的成本眾多中小企業將無法存活,“新舊動能轉化”也很難推進下去,同時大量的環保產業需求無法釋放,對提供環保設備、服務的企業來說也是巨大的損失。好在今年國家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5月28日生態環境部已經發文禁止“一刀切”行為和集中停工停業,接下來將逐步引導推動企業淘汰落后工藝和產能,實現清潔生產、達標排放。
企業發展面臨難題眾多
雖然環保行業火爆,環保企業卻面臨多重困境:盡管企業營收數額可觀,但利潤率普遍偏低;盡管全社會環保熱情高漲,但資本卻避之不及;盡管企業數量眾多,但中小企業卻生存困難。
產業屬性限制,利潤率普遍偏低。由于環保產業有公益屬性,很多定價權由政府掌控,此外環保改造的對象多是小鋼廠、小造紙廠、釀造廠,企業小而散,很多都是多年的歷史遺留問題,沒有成熟的技術可以直接規模化應用,因此總體上行業利潤率普遍較低。統計數據顯示,環保行業平均利潤率是6.5%,最高的時期也不超過6.7%。目前細分產業中,大部分低“門檻”的環保工程凈利潤率在3%-5%,城市資源回收再利用行業的凈利潤只有1%-3%。垃圾處理、水處理行業都不掙錢,以葛洲壩公司為例,2017年公司環保業務的營業收入為266.82億元,營業利潤為2.56億元,毛利潤僅為0.96%。專業水處理的北京排水集團利潤率也只有 2%。民營企業投資的領域中,工業廢物、高危廢棄物處理有機會,少數工業企業污染治理運營凈利潤可達25%左右,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的垃圾焚燒平均凈利潤15%-20%。
資本市場遇冷,企業陷入融資困境。“去杠桿”帶來了融資環境的全面收縮,資本寒冬下環保企業并沒有幸免,一級市場融資困難,二級市場股價大跌。據統計,今年上半年環保板塊下跌幅度高達27%,龍頭企業東方園林發債失敗,上市公司神霧環保、盛運環保、凱迪生態債券違約。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表示“以前環保的概念很熱,現在一些金融機構見了環保項目就躲”。在2017年環保企業中標PPP項目的重點企業中,至少有5家將在今年迎來一輪還債期,融資困境下部分企業不得不出讓項目和股份求生。
市場競爭激烈,中小企業步履維艱。前幾年大量熱錢涌入了環保產業,數量眾多的企業涌入這個賽道,行業已經出現了結構性過剩。目前全國專營環保的企業數量已經接近5萬家,95%為小微公司,90%產值低于1000萬元,百億級企業寥寥無幾。兼營環保的企業數量更多,總數大約在15-20萬家。而環保產業資金需求大、周期長、回報慢的特點,嚴重壓縮了中小型企業的生存空間,現階段市場秩序不規范也導致了一些惡性競爭,對中小企業的打擊很大。未來環保產業的集中度會大幅度提高,只有技術、服務、管理等各方面先進的中小企業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
結語
無論從行業還是企業角度,環保產業都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核心就在于如何界定產業定位,公益還是利益,決定著整個市場的長遠走向。應該深入思考產業發展方向,更多地引導國有資本對環保產業的公益性投入,降低民營資本的成本,通過公益和市場手段相結合,合理轉化市場潛能,保證環保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本文為我公司原創,歡迎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