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現狀和政策對于行業的扶持分不開,而在補貼下降行業進入調整期的今天,消費者受到了哪些影響呢?
新能源汽車消費者或面臨漲價
新能源補貼退坡帶來的直接影響自然就是相關車型價格的上漲。以純電續航超過400公里的蔚來ES6為例,2018年其總補貼額度為9萬元,2019年6月25日之后,其補貼金額就只剩2.5萬元,這會導致最終售價漲幅達20%左右。而巡航里程在250公里以下的車型,如奇瑞eQ系列、知豆D2等微型電動車將無法再享受國家補貼。
插電混動車型這邊的情況也同樣,以榮威ei6為例,在2018年補貼政策下其補貼額度為3.6萬元,新政策下其補貼額度將下降至2.4萬元。
盡管成本上升已成定局,但是為了不影響市場銷量,很多汽車廠商都采取了在新政過渡期為消費者“兜底”的策略,繼續維持原價銷售。包括比亞迪、廣汽新能源、東風日產在內的車企都已經公開表示,在6月25號補貼新政實施前不會對旗下新能源車型進行漲價。
這樣巨額的“兜底”費用汽車廠商不可能一直買單,長期來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漲價潮遲早會到來,這將直接降低消費者的購車意愿,特別是一些對新能源汽車只是彈性需求的消費者。尤其是在成都這些的非限牌限購城市,超過車價10%以上的漲幅已經足以使很多消費者放棄購買新能源車型。補貼政策的退坡在短期內會給新能源汽車產業帶來不小的沖擊,但是沖擊也只是暫時的。
新能源汽車補貼下下降或轉嫁消費者
新能源汽車補貼降低,行業將加速出清洗牌,僅有少數頭部企業通過對技術與成本的提前布局可以抵御寒冬。根據2018年前三季度的財報數據,指出7家車企的政府補貼均高于當期利潤,如果沒有補貼,這些車企將陷入嚴重虧損。另外,與傳統車企相比,新造車勢力的研發、售后以及運維的成本都高于前者,補貼退出也將使車企面臨生死考驗。
根據行業相關分析內容,現在補貼政策大幅、快速調整,對于相關企業必定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經營壓力增大。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定價與銷量,企業發展戰略需要適應政策快速做出調整。稱部分車企將對新能源指定車型享受國補地補企業全額兜底,也有部分企業表示補貼新政初期或帶來較大壓力。北汽新能源表示“不排除產品價格調整”;吉利新能源銷售人員表示“指導價格不會變,但優惠會酌情減少,售價將有幾千元的上浮”。
新政實施后,現有車型將加大銷售力度,不排除今年上半年緩沖期內出現搶購高峰。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汽車市場研究分會秘書長崔東樹稱,“補貼退坡雖是必然趨勢,但還是要警惕補貼退坡對市場所帶來的沖擊。”他表示,此次補貼退坡幅度很大,相關企業短期內無法完全消化補貼退坡所帶來的影響,就會通過提價直接轉嫁給消費者,致使消費者實際的購買價格大幅上漲,這會給新能源汽車市場造成極大沖擊。
新能源汽車要擺脫補貼依賴
“補貼新政相對偏向于利好,有些地方好于行業預期。比如,從2019年起,對有運營里程要求的車輛,完成銷售上牌后即預撥一部分資金,滿足里程要求后可按程序申請清算,預撥一部分資金將有助于改善車企現金流壓力。”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研究部主任周波說,至于今年補貼的加速退坡,總體還是在按照之前制訂的規劃穩步推進,退坡幅度也符合預期。
2009年以來,中央財政開始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經過十年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邁入攻堅克難、爬坡過檻的關鍵階段,加快從追求發展數量向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轉變。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了127萬輛和125.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了59.9%和61.7%。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8.6萬輛和98.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7.9%和50.8%。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3萬輛和27.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2%和118%。
補貼基礎設施“短板”,消費者受益
從2019年起,符合公告要求但未達到2019年補貼技術條件的車型產品也納入推薦車型目錄。地方應完善政策,過渡期后不再對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公交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除外)給予購置補貼,轉為用于支持充電(加氫)基礎設施“短板”建設和配套運營服務等方面。如地方繼續給予購置補貼的,中央將對相關財政補貼作相應扣減。
業內人士評價,補貼退坡不意味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支持就此放松,而是轉換了發力方向。比如,3個月后,地方購車補貼退出了歷史舞臺,轉而將購置補貼集中用于支持充電(加氫)等基礎設施“短板”建設和配套運營服務等環節。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環境,包括配套設施還是做得不夠好。北上廣深大城市的公共充電設施比較完善,但用戶的使用感受依然是不大便利,充電樁供給數量依然無法滿足日益壯大的需求。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方向從購車端轉向使用端,對用戶來說是個利好消息。
不容忽視的是,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的迅速擴大,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如消費應用環境仍需改善,一些地方對使用環節投入不足,充電等配套基礎設施不健全,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隨著保有量快速增長及車輛使用頻率不斷加大,新能源汽車產品運行安全風險增大,亟須加強安全監管。
此次補貼政策中,對于汽車的安全問題也做了新規定,對于出現質量問題的新能源汽車將不再實施補貼。這樣也有利于促進企業對產品性能和安全性進行提升。
本文由五度數科整理,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