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隨著嫦娥四號成功登月,在月球背部實現成功著陸,嫦娥四號在航天史上不斷創造了新成績,而近期嫦娥四號的新著陸點有了名字。
嫦娥四號新命名
2019年2月15日,中國國家航天局、中國科學院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全世界發布嫦娥四號著陸區域月球地理實體命名。
2019年2月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批準了利用探月工程嫦娥二號和嫦娥四號高分辨月面影像數據申報的嫦娥四號著陸點及其附近5個月球地理實體命名:嫦娥四號著陸點命名為天河基地;著陸點周圍呈三角形排列的三個環形坑,分別命名為織女、河鼓和天津;著陸點所在馮·卡門坑內的中央峰命名為泰山。這是我國月球探測工程科學數據成果在月球地理實體命名上的又一次重要應用。
月球實體命名活動的意義
月球地理實體命名活動始于17世紀初期的歐洲,后來轉移到20世紀月球觀測和探測活動較多的美國和蘇聯。目前,月球地理實體命名的管理和審批是由世界各國公認的權威天文學術組織——IAU負責。月球地理實體的命名必須遵循IAU的各種規則和程序,并且任何研究者都有權基于科學研究的需要向IAU申報月球地理實體的命名。繼2010年8月和2015年10月我國分別獲得IAU批復的嫦娥一號和嫦娥三號著陸區地理實體名稱后,我國于2019年1月第三次向IAU提出了嫦娥四號月球地理實體命名的申請,并于2019年2月4日獲得IAU批準,三次自主申請命名獲批的月球地理實體名稱共計12個。
嫦娥四號的最新狀況介紹
2月11日20時,玉兔二號巡視器再次進入月夜休眠模式,落月后在月面累計行駛共計約120米。嫦娥四號著陸器于同日19時完成月夜設置,進入休眠。
第二月晝期間,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巡視器工作穩定,能量平衡,數據傳收正常。著陸器上配置的低頻射電頻譜儀、搭載的德國月表中子及輻射劑量探測儀,巡視器上配置的紅外成像光譜儀、搭載的瑞典中性原子探測儀等科學載荷重新開機,按計劃順利開展科學探測活動。巡視器全景相機對著陸器再次進行成像,獲得了著陸器彩色全景圖。
月球的實體命名數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當前的月球探測水平,也能反映當前的航天水平先進程度。此次對嫦娥四號的著地點進行命名,也是此次出色的航天技術的體現。
本文由五度數科整理,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