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摘要:聚碳酸酯(簡稱PC)是一種熱塑性工程塑料,綜合性能優良、用途廣泛。它具有透光性好、吸水性低、強度高、延展性好的特點,廣泛應用于電子工業、建筑材料、醫療機械和汽車制造等領域。本文將重點分析聚碳酸酯(PC)的生產工藝、產能情況及應用領域。
聚碳酸酯的生產起源于1956年,先后在德國、日本和美國實現工業化生產。直至20世紀80年代,全球聚碳酸酯的生產能力進入快速發展期,到21世紀初期,全球聚碳酸酯的年生產能力已突破百萬噸。近年來,聚碳酸酯已成為生產能力增長最快的工程塑料之一。
聚碳酸酯(PC)的生產工藝流程
目前,聚碳酸酯(PC)的工業生產方法主要是界面縮聚光氣化,熔融酯交換縮聚和非光氣熔融酯交換縮聚。
界面縮聚光氣化法以雙酚A和光氣為原料,二氯甲烷為溶劑,苯酚為分子量調節劑,在氫氧化鈉存在下縮聚得到PC。有關化學反應如下:
界面縮聚光氣化工藝相對成熟,所生產的產品相對純凈,易加工,分子量高等,長期以來一直是聚碳酸酯工業生產的主要方法。然而,由于在其生產中使用高毒性光氣,近年來開發不使用光氣生產聚碳酸酯的方法是新的研究熱點。
熔融酯交換縮聚法是酯交換法的一種,其工藝屬于間接光氣法。在該方法中,苯酚通過光氣反應形成碳酸二苯酯。在催化劑的作用下,雙酚A和碳酸二苯酯在高溫真空下進行酯交換,形成低聚物,然后縮聚以獲得PC。主要化學方程式為:
酯交換法是最早的聚碳酸酯工業生產方法,其成本低于界面縮聚法。在熔融酯交換縮聚反應中,使用熔融聚合法,即在聚合時不使用溶劑,當粉末中間體處于熔融狀態時,它反應形成球狀體,方法較為簡單,可靠性強。
非光氣熔融酯交換縮聚法是使用甲醇、O2和CO為原料,生成產碳酸二甲酯,再與乙酸苯酯反應獲取碳酸二苯酯,然后,將其與雙酚A在熔融狀態下進行酯交換,通過縮聚得到PC。非光氣熔融酯交換縮聚法沒有副產物,污染小。
全球聚碳酸酯市場產能分布情況
2017年,全球PC產能約為550萬噸,其中Covestro(科思創)年生產能力161萬噸,約占全球總產能的29%;SABIC(沙伯基礎)年生產能力為148萬噸,約占全球總產能的27%;日本三菱年生產能力56萬噸,約占全球總產能的10%;日本帝人年生產能力為33萬噸,約占全球總產能的6%;盛禧奧年生產能力為29萬噸,約占全球總產能的5%。
圖1 聚碳酸酯全球產能分布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
截至2018年3月,中國的聚碳酸酯總產能為92.5萬噸。主要生產廠家有科思創(上海)聚合物有限公司、帝人聚碳酸酯有限公司(嘉興)和浙鐵大豐化工有限公司。年生產能力分別為40萬噸、15萬噸及10萬噸。
圖2 我國聚碳酸酯產能分布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
聚碳酸酯的應用領域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對PC的需求不斷增加,逐漸成為全球最大的聚碳酸酯消費國。其中需求量主要來自于電子產業與薄膜片材行業。
圖3 聚碳酸酯應用領域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
作為透明性良好的熱塑性工程塑料,在各領域的實際應用如下。
表1 聚碳酸酯的主要用途
(數據來源:中國知網)
結語
經過多年的生產研發,聚碳酸酯已成為應用最廣的工程塑料之一。聚碳酸酯具有高透光性、低吸水性及較強延展性等優點,目前已經大量應用在電子電器、汽車制造、家庭用品等領域。隨著技術的進步,聚碳酸酯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并將成為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為我公司原創,歡迎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