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摘要:手術機器人是全球醫療領域新興發展的重點方向之一,也是各個發達國家競爭的主要焦點,高科技、高研發、高壁壘早已讓中小國家望塵莫及。本文主要介紹我國手術機器人的發展現狀、國家政策的支持和未來發展趨勢。
近年來,機器人不僅用于工業、農業等領域,在醫療領域也已得到推廣應用。我國手術機器人產業近年來進入快速發展通道,成為機器人和醫療跨界領域中最受關注的國家之一,展現出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發展活力。目前手術機器人已知領域主要包括骨科機器人、神經外科機器人、血管介入機器人、腹腔鏡手術機器人等等。
手術機器人的國內現狀
我國的手術機器人產業剛剛起步,尚處于雛形階段,市場的裝機量遠少于歐美等發達國家。眼下歐美機器人企業正在全力瓜分中國的巨大市場,國產企業也不甘落后,在政策和市場的支持下奮起直追,試圖彎道超車,讓中國的手術機器人產業走出國內,與國際競爭。
很早之前,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研發團隊就開展了多孔腔鏡手術機器人的系統研發,為了更好的推進產業化,2014年哈工大技術團隊成立蘇州康多機器人有限公司。目前該團隊已成功研制出兩款腔鏡手術機器人,為我國的機器人產業添上一筆色彩。
2019年1月國產第三代骨科手術機器人“天璣”在武漢市第四醫院完成首秀,輔助主刀醫生完成股骨頸骨折中空釘內固定手術?!疤飙^”是世界上首個能夠開展全節段手術的骨科機器人,手術精度高,臨床指標國際領先,是唯一獲得CFDA認證的國產手術機器人。
除此之外,國內與手術機器人相關的產業化企業不斷涌現。截止目前,國內已有7家手術機器人的代表性企業。
表1 我國手術機器人代表企業
(資料來源:公開整理)
手術機器人的政策支持
針對各國激烈角逐機器人產業的現狀,中國也不甘落后,各個相關部委密集制定了一系列關于機器人的產業政策。2015年5月,國務院正式發布《中國制造2025》,提出重點發展醫用機器人等高性能診療設備,積極研發新產品,促進醫療機器人標準化、模塊化發展,大力擴展市場應用。
2016年1月,國務院發布《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重點開展生物醫學工程、醫用機器人、新型醫用材料、高性能醫療儀器設備、家用健康監護診療器械等診療設備領域的標準化工作。
表2 截至2019年我國機器人相關政策匯總
(資料來源:公開整理)
手術機器人的未來趨勢
工作空間分析與路徑規劃系統——個性化。醫生在使用機器人手術時,器械在患者體內的驅動速度、移動范圍都需要更加精確地計算。未來的手術將更趨向個性化,會按照不同患者體內的解刨圖像來編輯手術的操作流程,然后在后臺發出手術操作指令后只需監控手術就能完成。
虛擬現實手術系統——遠程化。將虛擬現實技術融合入醫療相關領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未來手術機器人結合虛擬現實技術可以使主刀醫生在遠程操控的情況下完成手術,解決了醫療發展貧瘠地區的技術問題。未來手術機器人的發展將會使外科醫生間溝通交流和合作變得暢通無阻,并使得全球醫療技術快速提高。
人機交互系統——智能化。動力反饋的進一步研究開發可以推動人機交互系統的加快完善。加入精密動作的動力反饋不但可以加強主刀醫生的操作精準度,還可以通過軟件設置為醫生提供手術提示和報警,使手術機器人更為智能化。
總結
根據Winter Green Research數據統計,全球手術機器人的市場在2014年達到32億美元左右,2018手術機器人市場在90億美元左右,每年的復合增長率大概在30%左右,預計到2021年全球機器人市場將達到200億美元左右。目前,機器人最大的市場是在美國為主的北美地區,而由于各個國家政府醫療投入的加大、醫療系統重組和人們逐漸對微創手術意識加強,未來市場重心將逐漸往亞洲市場轉移,而中國將會是亞洲市場的核心。
根據我國人口數量居第一、常見疾病種類繁多等方面的國情分析,我國對機器人醫療裝備的需求有相當巨大的缺口。雖然我國在手術機器人產品研發方面與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略有差距,但是在核心部件、關鍵技術和發展力方面已經有非常豐富的研究積累。因此,鼓勵相關團隊加快手術機器人的國產化步伐,對提升我國整體治療水平、促進我國高端醫療裝備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為我公司原創,歡迎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