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摘要:新的醫療體制改革提出,完善“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體系,才能滿足人民群眾醫療服務需求。 第三方醫療機構作為醫療資源補充,通過購買服務,到底能為人民群眾帶來哪些好處呢?
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是指獨立在傳統的醫院體系外,專業于提供某項檢測、檢驗或專科某一種醫療服務的組織。 近年來政府不斷出臺相關政策鼓勵社會資本辦醫,推動第三方醫療服務發展,以此作為公立醫療體系的補充,以輔助解決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從《2017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數據可以看出,目前全國醫院有29000多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數量100多萬所,而我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目前存在從業人員不夠、高端醫療技術和設備因為經濟成本因素不能配備齊全等問題。因為存在這樣的不足,才為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提供了一定發展的空間, 尤其是在診斷服務、診斷產品、冷鏈物流、健康體檢、生育健康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服務、基礎科學研究服務、復雜疾病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服務、藥物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服務方面,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
我國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發展現狀
我國第三方醫療機構目前處于高增長階段。根據wind資訊數據,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數量增長迅速,2015年初數量為216家,截止到2017年底已達到1100家,增長近五倍但主要集中在醫院資源相對集中區域,沒有完全輻射到基層衛生服務機構。根據《2017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2012年至2016年間,中國醫院的診療病人次數由25.42億次上升至32.70億次,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50%;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診療病人次數由41.09億次爬升至43.67億次,年均復合增長率僅為0.58%。從以上數據上可以判斷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數復合增長率僅是醫院診療增長率的1/4。過去連續幾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數年增長率,遠遠落后醫院診療人數增長率。主要原因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高素質從業人員、先進檢驗技術和高端醫療設備方面,與醫院有較大差距。
從政府遠期規劃來看,為滿足日益增長的人民醫療服務需要,醫療健康產業仍會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健康產業市場空間也會迎來蓬勃發展。與此同時,也會帶動包括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行業在內的各細分行業持續快速發展。雖然國家持續增加醫療設施和服務投入,但現階段醫療服務供給增量和質量水平,仍然不能滿足居民過快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醫療服務的供給端與需求端存在著巨大的差距。縱觀國際市場比較來看,2017年我國的衛生總費用占GDP比例預計在6.2%-7.0%之間,遠低于發達經濟體。
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政策引導購買第三方醫療服務
(1) 政府通過政策引導,為第三方醫療機構發展增添了動力。 2013年10月,相關部門出臺《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鼓勵大力培育發展第三方服務,鼓勵發展專業的醫學檢驗中心和影像中心。2017年2月21日,國家衛計委頒布《關于修改<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新增“醫學檢驗實驗室、病理診斷中心、醫學影像診斷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寧療護中心”五類醫療機構類別。2017年8月,國家衛計委發布《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醫療領域投資活力的通知》,新增5類獨立設置的醫療機構類別,包括:康復醫療中心、護理中心、消毒供應中心、中小型眼科醫院、健康體檢中心。國務院印發《“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提出五項重點任務,90%的常見病、危急重癥和部分疑難復雜疾病的診治、康復,應該在縣域內基本解決。也意味著,原本檢測技術和設備相對較差基層衛生機構,也要完成大量的化驗檢測項目。而這恰恰給第三方醫檢機構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2)國務院通過具體政策,明確了購買服務指導目錄和第三方績效評價細則。2016年6月27日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政府購買服務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在政府購買服務指導目錄中,包括醫療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2018年8月14日財政部關于推進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工作的指導意見,對政府購買服務做出更詳細的要求。
各地方政府在購買醫療服務做出的嘗試
在21世紀初,上海率先提出并推行政府購買服務,在六個區的十二個街道開始依托養老機構嘗試居家養老試點。從2007年起,安徽銅官山區政府嘗試用購買服務的方式予以補助。2016年6月,寧夏石嘴山市助殘服務第一次引進政府購買。大武口區向社會組織招標購買了殘疾人日常照顧服務、公益性助殘、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康復服務、無障礙改造五個服務類別。2016年7月,江蘇省發布首批省級民政類服務購買目錄,省民政廳擬出資2.44億元,通過公開多種政府采購形式,向社會組織、團體購買近30個大項目的服務。
培育出了一批高層次服務水平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
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我國出現了一批優秀的第三方醫療機構:金域醫學、迪安診斷、華大基因、美年大家康、達安基因等為代表的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主要業務分為:診斷服務、診斷產品、冷鏈物流、健康體檢、生育健康和臨床應用服務等。金域醫學作為我國目前最大的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其成長歷史很具有行業代表性。金域醫學通過檢驗+發展戰略,實現分支機構扎根全國戰略化布局,并逐步由城市醫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延伸,根據金域醫學招股書數據顯示:金域檢驗在全國的27個省會城市(包括香港)擁有省級中心實驗室,可檢測2200多種檢驗項目,每天將近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的16000多家醫療機構提供醫學檢驗等一系列外包服務,覆蓋全國98%人口,已成為中國首家臨檢與病理整體解決方案服務提供商。根據wind資訊數據,2015年營業收入23.89億元,2016年營業收入32.22億元,2017年營業收入37.92億元,營業收入連續三年增長,營業收入年均增長率26.7%;2015年凈利潤1.314億,2016年凈利潤1.7億,2017年凈利潤1.88億,凈利潤年均增長率19.95%。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大幅增長是第三方醫療機構近三年來呈現出來的特征。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7年數據,全國第三方醫檢市場份額數據,金域醫學市場份額占比36%,迪安診斷市場份額占比19%,艾迪康市場份額占比16%,達安基因市場份額6%,合計占第三方醫檢市場份額70%左右。這些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具有連鎖化,服務功能多樣化,服務群體逐年擴大化特征,雖然目前第三方醫療機構主要存在于醫院資源相對于集中區域,但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下沉趨勢已經形成,通過下設分支機構和發展冷鏈物流業務,把服務項目延伸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去。
結語
加大第三方醫療服務購買引導,有利于醫療資源合理配置,有利于彌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技術設備缺失,更會加快基層首診制度落實進程。
本文為我公司原創,歡迎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